腰酸背痛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作者: 丁宝志 马辉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作学习方式的改变,“腰酸背痛”已成为老百姓常见的身体不适,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
腰酸背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腰扭伤
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损伤经常会引起腰酸背痛。最常见的原因如腰扭伤,包括搬运重物时姿势不当、突然转身或扭曲腰部、运动不当等,使腰背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外力冲击,造成局部软组织出血、水肿,导致慢性炎症,引起腰背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疼痛可能表现为钝痛、刺痛或持续性疼痛,并可能随着活动的增加而加剧。
久坐、久站
现代人的常见生活方式中,无论工作、学习、娱乐都需要长时间坐在电脑前。首先,腰椎在久坐时需要额外承受更多压力,这会导致腰部肌肉易出现慢性劳损,从而引发腰酸背痛。其次,长时间坐着且姿势不正确,如弯腰驼背,会使腰部肌肉受力不均,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发生腰酸背痛。此外,如教师、迎宾、导购员等工作时需要长久站立,身体重量全集中在腰部和下肢,腰背肌肉持续受力处于紧张状态,易导致腰酸背痛。
肌少症
肌少症与老年人腰酸背痛密切相关,其特点在于肌肉质量、力量和功能逐渐丧失。肌肉纤维数量的减少以及肌细胞体积的缩小,使得肌肉对劳损的耐受能力降低,更容易出现疲劳和损伤,其维持脊柱整体稳定性的能力也随之下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维持正常的姿势和动作,从而增加了腰酸背痛的发生率。
床垫不适
不合适的床垫可能会导致腰背部不适或疼痛。每个人腰椎的生理曲度不同,如果床垫过厚且过于柔软,人在躺下时身体会陷入其中,导致脊柱无法保持正常的生理弯曲,肌肉容易疲劳,进而引发腰酸背痛。床垫过薄或床板过硬,会对躯体凸出部分直接产生应力,也无法对局部凹陷部分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导致腰部悬空或受力不均,同样会引发腰酸背痛。
肥胖
超重或肥胖会导致腰椎承受的压力显著增大,腰背部的肌肉和韧带会出现过度劳损,最终引发疼痛。此外,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使得身体重心前移,导致骨盆前倾和腰椎前弯曲。这种代偿性的姿势改变会导致椎间盘受力不均匀,从而引起腰部酸痛。
吸烟
吸烟与腰痛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一方面,吸烟会影响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得腰部的血液循环变差,长此以往,易引发腰部肌肉的劳损、疼痛。另一方面,吸烟还会干扰钙的吸收和代谢,降低骨密度,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进而引起腰酸背痛。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等,导致腰背部疼痛、僵硬。疼痛通常位于下腰背部,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钝痛,在夜间或休息时更加明显。僵硬感在早晨起床时最为明显,被称为“晨僵”,活动后症状可有所缓解。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受到破坏,导致骨骼的强度和刚度下降。这使得脊柱等承重骨骼容易发生微小骨折或变形,从而引发腰背痛。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无须暴力外伤,如咳嗽、打喷嚏、轻微扭伤等都会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而引起腰酸背痛,严重者翻身都会困难,进而降低生活质量。
其他
脊柱侧弯、肿瘤、肾脏疾病、胆囊炎、胃溃疡、妇科疾病(盆腔炎)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如压力、焦虑和抑郁)等也都会导致腰酸背痛。
腰酸背痛的应对方法有哪些?
规避不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高脂、高糖饮食,以防肥胖加重腰部负担。避免熬夜、吸烟、酗酒等不健康习惯。避免弯腰、久坐、久站、搬重物。另外,腰酸背痛时不要过分担心,良好心态有助于缓解不适。
合理健康的饮食
规律健康的饮食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要积极补钙,饮食包括奶制品、豆制品和蔬菜等。还要补充维生素D来促进钙的吸收,多晒太阳的同时多吃鱼肝油、蛋黄等食品。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运动主要是为了减少脂肪,锻炼核心肌群,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保护胸腰椎。平时走路挺胸、抬头、收腹,并鼓励快走、慢跑等锻炼,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年纪大的患者可选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总之依个人情况调整。
注意正确姿势
通常,坐位时挺直的腰背与大腿约90°。而正确的坐姿是躯干稍微向后仰,腰背挺直,与大腿角度约110°,此时腰椎压力最小。久坐别超过1小时,每40~50分钟就要起身活动。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避免前倾和后仰,尽量挺胸、抬头、收腹,适时走动或坐下休息。
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腰背痛需要卧床休息,配合口服、外用止痛药。床垫厚度要适中,过软过硬都不好,建议在硬板床上铺设厚的褥子,以睡眠舒适为准。下床时佩戴腰托保护。腰背受伤后48小时内冷敷,之后热敷,结合按摩、红外线等物理治疗以及针灸等中医治疗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外科治疗
如果腰背酸痛症状持续不减轻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诊断,必要时手术。如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以进行微创骨水泥填充治疗,相关退变性疾病可以按照从微创介入到开放融合的阶梯化手术方案治疗。术后需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