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的小水疱
作者: 胡亚莹最近有患者咨询:“医生您好,我一到夏天脚上就会起水疱,奇痒无比,把水疱里的液体放出,痒很快就好多了。可是距离水疱不远处,又会起新的水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患者描述的症状,考虑可能为足癣、汗疱疹等皮肤病。
(一)足癣
足癣俗称“脚气”,是一种由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浅表真菌病。足癣分型之一为“水疱型”,表现为脚底、脚趾间出现米粒大小的水疱,疱壁厚实,疱液清澈,破裂后露出鲜红糜烂面,伴随剧烈瘙痒。
哪些因素可以引起足癣?
足癣夏季高发,归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1.湿热环境
夏季脚部易出汗,潮湿环境为真菌提供理想的滋生条件。
2.穿着透气性差的鞋
穿不透气的胶鞋、运动鞋导致局部温度、湿度升高,加速真菌繁殖。
3.交叉感染
共用公共泳池、浴室的拖鞋或毛巾,可能引起真菌相互传染。
如何治疗足癣?
治疗足癣可以选择以下外用药物:唑类抗真菌药(克霉唑、酮康唑)、丙烯胺类(特比萘芬)乳膏或喷雾,需连续使用2~4周,即使症状消退也要坚持用药,以彻底清除真菌。当皮损面积大、反复发作或合并灰指甲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若搔抓过度引起红肿热痛、化脓,可能合并细菌感染,需要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足癣?
预防足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足部干燥
每日洗脚后彻底擦干脚趾缝的水分,穿吸汗性较好且透气的棉袜,出汗较多时3~4小时更换一次。选择透气网眼鞋,避免长期穿塑料或橡胶材质的密闭鞋。
2.切断传播途径
个人物品(毛巾、拖鞋、指甲剪)单独使用,定期消毒(热水烫洗或阳光暴晒)。公共场所避免赤脚行走,少使用公共毛巾、拖鞋,尤其注意温泉、泳池等潮湿区域。
3.其他
均衡饮食以增强免疫力,适度运动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二)汗疱疹
汗疱疹是发生于脚掌跖、指趾屈侧皮肤的复发性水疱性皮肤病,常伴手足部多汗症状。
哪些因素可以引起汗疱疹?
汗疱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属于湿疹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手脚掌侧、指(趾)侧缘。汗疱疹与以下因素有关:
1.特应性体质
特应性体质即过敏体质,如湿疹、鼻炎、哮喘患者更易患病。
2.接触致敏原
接触镍、钴等重金属(如劣质首饰、金属纽扣)及洗涤剂、橡胶等物质。
3.精神压力
焦虑、紧张等情绪波动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诱发汗疱疹。
4.多汗与潮湿
手足多汗、长时间穿不透气的鞋袜,导致局部潮湿闷热。
汗疱疹的症状有哪些?
汗疱疹的典型表现:出现成群小水疱,针尖至米粒大小,疱液清澈,疱壁较厚,分散或成簇分布。水疱干涸后形成脱屑。多伴有剧烈瘙痒,热水烫洗后更甚,抓挠后易破溃、渗液。
如何治疗汗疱疹?
治疗汗疱疹可以选择以下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短期使用(不超过2周)可快速缓解炎症。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可减轻长期使用激素导致皮肤萎缩、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等副作用。
瘙痒严重时可以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缓解瘙痒。切勿抓破和挑破皮损,否则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如何预防汗疱疹?
预防汗疱疹,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手足多汗
穿透气棉袜,勤换鞋垫,避免长时间穿运动鞋或胶鞋。使用止汗剂(含铝盐成分)或注射肉毒杆菌(针对严重多汗症患者)。
2.排查致敏原
可以进行致敏原检测,若发现致敏原则避免接触。
3.调节情绪与作息
规律睡眠,适度运动,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4.饮食调整
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补充B族维生素、锌(如坚果、瘦肉),增强皮肤修复能力。
总之,无论是足癣还是汗疱疹,都建议去皮肤科就诊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盲目用药可能导致病情迁延不愈而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