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心灵窗户 远离青光眼

作者: 陶海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健康的致盲眼病。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青光眼患者7000多万人,我国目前至少有500万名青光眼患者,其中79万人双目失明。青光眼的患病率为0.21%~1.64%,这种眼疾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需要指出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慢性青光眼患者,往往在毫无察觉中逐渐丧失了部分甚至全部视力而遗恨终生。因此,如果大家具备一些青光眼防治方面的常识,对及早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青光眼,避免青光眼导致最后失明的结局有着重要意义。

揭开青光眼的神秘面纱

青光眼是怎么发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青光眼是病理性高眼压(极少数是在正常眼压下)引起的视网膜神经纤维损害及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病。眼压又称眼内压,是指眼球内部的压力,即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正常人的眼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10~21毫米汞柱),以维持眼球的正常形状。

青光眼是怎么发生的?先从眼睛的房水循环说起。

房水是介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无色透明水样液体,属于组织液的一种,充满前后房,有0.15~0.30毫升。房水不断由睫状体产生,经后房—瞳孔—前房角—排出进入血液。房水产生及排出是循环往复的过程。房水不断生成、不断回收,有助于维持眼球的紧张度,对晶状体、玻璃体及角膜有营养和运走代谢产物的作用。

眼球的房水系统,如果工作正常的话,房水生成量应正好等于房水的排出量,保证了眼球的压力(眼压)稳定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眼压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有变化,但一般都保持在安全范围。如果房水过多,或者排不出去,就会造成眼内液体增加而导致眼内压力升高。眼压升高会损害视神经,使视野变小,最终导致失明。这种眼内压力升高的眼病就是青光眼,而高眼压对视觉的影响同时会造成视(神经)盘凹陷,这也是造成最终失明的因素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的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力不同,有些眼压虽高出正常值却不发生视神经及视野的损害,称为高眼压症,不能诊断为青光眼;另一些人虽有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但眼压却在正常值范围内,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或低眼压性青光眼。因此,高眼压并不一定都是青光眼,而眼压正常也不能排除青光眼。

引起青光眼的原因有哪些?

青光眼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两大类。原发性青光眼病因尚不太明确,但患者一般存在解剖因素异常,如眼球小、眼轴短、远视、前房浅等。若情绪波动、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眼过久、长时间低头阅读等,就可能诱发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多由于炎症、外伤、出血、肿瘤等破坏了房角的结构,使房水排出受阻而导致眼压升高所引起。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如何分期?

根据前房房角形态和发病缓急,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最为常见。根据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展规律,临床上将其分为六期。

(1)临床前期:有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特征,即浅前房、窄房角等,但尚未发生青光眼。

(2)前驱期:患者有轻度的眼痛,视力下降及虹视,伴有轻度同侧头痛,鼻根和眼眶部酸痛。此期症状轻微,不明显。

(3)急性发作期:一旦周边虹膜堵塞了房角,房水不能外引流,眼压立即上升,随之出现眼睛发红、疼痛、虹视、视力急剧下降,伴有眼眶和同侧头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4)间歇缓解期: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通过及时治疗(小发作可自行缓解),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眼压下降,病情暂时缓解或稳定。

(5)慢性进展期:房角关闭过久,周边虹膜与小梁组织产生了永久性粘连,眼压就会逐渐升高,病程进入慢性而进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称为慢性进展期。

(6)绝对期:视力完全丧失,检查无光感。由于长期高眼压,患者多已耐受,所以自觉症状往往不明显,但也有眼疼痛、发红等很明显的症状。

为什么青光眼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且发病率逐年升高?

青光眼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随着年龄增长,一般40岁以后人眼睛的晶体核会逐渐硬化、变大,前房会变浅,这样可能会造成房水外引流通道的阻塞,导致眼压的升高。二是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老人们往往跟不上社会变化,儿女们因为工作、生活对父母的关心也少了,所以老人们情绪低落、忧郁,精神上的不愉快也会诱发青光眼。三是由于医学的发展,现在对患者能及时发现并统计,所以统计得比较准确,发病率自然增加了。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得了青光眼?

若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一种时,要提高警惕,尽快到医院进行眼压检查。①经常性眼球胀痛,鼻根眉弓痛而又无近视、远视和散光或其他疾病;②经常出现看灯或其他光源时可见其周围有彩虹样的光环、看东西好像前面有一层雾遮挡;③眼红充血,视物模糊,疼痛明显但无分泌物;④远视眼者及近视眼者近期视力明显下降;⑤40岁以上者经常更换老花镜,仍觉不合适;⑥家族中发现有人患青光眼。

应该注意的是,有些青光眼,如开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发病早期可以无任何症状,对于缺乏青光眼防治常识的人而言,通常不能自我判断,需要依靠眼科医生进行专门的检查,才能确诊。此类型病情发展缓慢,到出现视力受损害时,往往已进展到晚期阶段,视野呈管型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到影响。所以,40岁以上的人,应该每年查眼压和眼底,才能防患于未然。

科学治疗青光眼

治疗青光眼有哪些方法?

当得知患了青光眼后,心理上一定要正视这一疾病。患者既不能轻视自己的病情,也不必过度紧张。目前青光眼的基本治疗原则是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降眼压治疗是有效的青光眼治疗方法,“药物、激光、手术”这三大治疗措施是降低眼压的主要手段。

针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用滴眼液进行局部治疗是首先选择和最常用的方法。如果用药仍不能有效降低眼压,则应选取其他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应早期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为辅助手段。

(1)药物:近几年抗青光眼药物迅速增加。如β受体阻滞剂就有美开朗、贝特舒等;拉坦前列腺素(适利达),碳酸酐酶阻滞剂的眼液有派立明,拟肾上腺素药有保目宁等。

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的青光眼药物越来越丰富,包括单药以及复合制剂。其中,复合制剂的研发及临床应用,对于青光眼患者来讲是尤其重要的,因为我国青光眼患者在发现、确诊的时候大概有2/3的患者是处于中晚期的,眼压亦比较高,因此采用单药很难控制住,一般都要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药物才能有效控制。复合制剂是未来青光眼药物治疗的发展趋势,其优势体现在使用方便、降压效果强,同时防腐剂对眼表损伤的概率小,患者依从性高。医生可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降眼压机制及药物协同作用来选择合适的、有效的抗青光眼眼药。

(2)激光治疗青光眼:这是近年青光眼治疗的一大进步,使大量患者避免了手术治疗。

激光治疗青光眼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激光虹膜打孔,一种是激光小梁成形术。

其中激光虹膜打孔适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可替代虹膜周边切除手术;对伴有闭角因素如虹膜膨隆者,可做预防性激光治疗;虹膜后粘连继发瞳孔阻滞性青光眼也是激光治疗的指征。

激光小梁成形术主要适用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部分闭角型青光眼,特别是那些已经使用了最大剂量的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眼压或视功能继续恶化者,对药物治疗有不良反应而不能耐受者,有特殊情况难以坚持用药者等。此外,对先天性青光眼效果也比较好。对比药物治疗,激光小梁成形术具有对患者依从性要求低、不良反应少、可以重复治疗等优势。

(3)手术:小梁切除术近年经多种改良,尤其是滤过术后辅用丝裂霉素等药物,减少了滤过通道瘢痕形成,手术效果大大提高。滤过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获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在已在滤过手术时同时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使药物不能控制的青光眼又有白内障的患者得到了全面的治疗。巩膜下植入引流管为晚期复杂性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治疗手段。非穿透小梁手术和内镜联合激光手术也是近几年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

青光眼手术发展比较快,尤其是微创青光眼手术,是一系列以内路操作、微小切口、不损伤结膜为特征的手术方式。微创青光眼手术比较适合早中期的青光眼,而且房角要具有一定的开放程度,或者前房有一定的深度。对于闭角型青光眼,若行白内障手术后眼压仍不能达到很好控制,也可以选择这类手术。

需要注意的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能点散瞳药,要早期行手术治疗。

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有瞳孔阻滞,瞳孔阻滞是指虹膜与晶状体前表面接触,阻碍房水从后房流入前房。当使用散瞳剂或使用具有散瞳作用的药物时,瞳孔散大的状态下,虹膜被挤向晶状体并与晶状体相接触,房水流出受阻;同时,由于房水流出受阻出现后房压力增高,周边的虹膜被挤压向前突出,出现虹膜膨隆。正常情况下,虹膜膨隆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对于有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周边前房本身较浅,膨隆的虹膜在狭小的空间会与角膜后表面的周边相接触,阻塞前房角,使房水不能正常流出,出现高眼压。因此有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应注意避免使用有散瞳作用的药物。

手术护理与预防

青光眼患者手术后的护理事项有哪些?

(1)避免情绪激动,以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

(2)不要长时间阅读及在暗光下工作过久,不能戴墨镜,以免引起瞳孔散大,导致眼压升高。

(3)勿长时间低头及一次大量饮水(每次少于300毫升),因为一次饮水过多,可造成血液稀释,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房水产生相对增多而导致眼压升高。

(4)年老、体弱、恶心、呕吐、进食少的患者,持续滴用缩瞳药后易出现眩晕、气喘、心率减慢、多汗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5)戒烟酒、不饮浓茶,不吃刺激性食物。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视网膜血管痉挛,导致视神经缺血,危害视功能。大量饮酒可造成眼球毛细血管扩张,眼睛充血加重,甚至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常喝浓茶则往往引起过度兴奋,影响睡眠,导致眼压升高。

(6)预防感冒,术前一天可洗澡,洗头,男患者剃须、理发,女患者避免化妆。

(7)术后24小时卧床休息,避免咳嗽或情绪激动,以防眼内切口出血。不能用手抓、按、磕碰术眼,避免用力大小便、弯腰、低头,以减少出血,保持术眼敷料干燥,有渗血或潮湿及时更换。

(8)出院后需要继续点眼药水者应按护士指导的正确方法进行。

(9)如出现呕吐、恶心、眼胀痛、视力急剧下降或其他不适,请及时与医生联系。

复查一般为出院开始,每周1次,2~3周后改为1~3个月1次。

怎样预防青光眼?

因为至今原发性青光眼的致病原因还不太清楚,所以预防青光眼主要在于尽量避免诱发因素,要做到: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情绪稳定、饮食有节。因为劳累过度、睡眠不足、情绪波动、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等因素,可以影响血管神经调节中枢,使血管舒缩功能失调:一方面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睫状肌水肿、前移,堵塞前房角,使房水流出通道受阻;另一方面可使房水分泌过多,后房压力过高,周边虹膜受压向前移而使前房变浅,前房角变窄。这些因素均可引起眼压的急剧升高,最终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

一般认为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即青光眼的治愈是以有效控制病情不再发展为治疗目的。如果患者初次就诊时,视功能已经受到明显损害,即使眼压得到良好控制,视功能也不可能再恢复正常。因此,早期发现,及时进行合理的治疗,将眼压控制在理想范围,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在有生之年保持良好的视功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