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酸背痛 这是怎么了
作者: 林伟王阿姨今年70多岁,一直是个性格开朗的人,但最近她添了烦心事,连话都懒得说了。医生询问陪同来诊的女儿,得知王阿姨在两个月前出现腰酸背痛,每到晚上两个肩膀也痛得厉害,有时候都能从睡眠中痛醒。一开始没太在意,以为受凉了,热敷也不见效,后来辗转多家医院,拍片、化验,检查也做了一大堆,有的医生说是肌筋膜炎,有的医生说是肌肉劳损,还有的说是风湿性关节炎……活血化瘀、消炎镇痛的药物吃了很多,针灸、推拿、理疗都试过,疼痛有所减轻,但是一停又是依然如故。“治来治去,都不知道该听从哪个医生的。”此次,接诊医生查阅了检查结果,分析一下病情,考虑王阿姨可能是患了骨质疏松症,建议其做骨密度检查,结果显示重度骨质疏松症。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王阿姨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害,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可以这样理解,类似一棵参天大树,成长期时枝繁叶茂,每一个枝条都能够茁壮成长,随着风吹日晒,岁月迁移,大树一天一天地衰老,水分营养摄入不足、分配不均,部分枝条可能变成枯枝朽木,脆弱易折。同样,人体也是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器官功能日渐衰退,骨骼重建功能失衡,骨形成速率明显低于骨吸收速率,骨质疏松症正在慢慢发生。
当前,从患病年龄来看,老年人、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群体。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人数约为9000万,其中女性约7000万,骨质疏松症正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
骨质疏松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具有很高的隐蔽性,大多数患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骨量丢失越来越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部的疼痛,或者全身骨关节疼痛,通常夜间长时间卧床会感觉腰背酸痛不适,甚至辗转难眠。体力劳动过重时会导致病情加重,日常可伴有肢体无力、抽筋等症状。很多人对该病症缺乏认知,通常以为是腰肌劳损或者相关骨关节病变,“对症处理”而延误诊治。随着病情的发展,骨微结构破坏、骨骼力学性能下降及微骨折等情况出现,患者会出现脊柱变形、弯腰驼背,甚至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年龄挡不住,骨质疏松了就顺其自然吗?
既然年龄增长是自然趋势,何不试着从预防入手呢?预防骨质疏松症有很多有效的办法,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非常有益的。
一日三餐、合理饮食,是强身健体、远离疾病烦恼的有效手段。日常饮食人们应当均衡膳食,注重营养。牛奶、豆制品、虾皮、海带等食物含钙量较高,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钙,强壮骨骼。动物的肝脏、胡萝卜等食物富含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内钙质的吸收。鸡蛋、鱼、牛羊的瘦肉等食物富含蛋白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促进骨骼生长和修复。平时还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同时要禁食过甜、过咸或者油腻、刺激性食物,充足的日照、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这些生活习惯对预防骨质疏松症十分有效。
运动锻炼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肌肉质量,强化肌肉记忆,避免脂肪沉积,提升骨质强度。运动还能够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加快胃肠道蠕动,促进肠道黏膜细胞对钙剂和维生素D的吸收,从而进一步改善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日常锻炼推荐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并配合充分的肌肉拉伸训练。古人云:骨正筋柔,气血自流。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运动前后应做好充分有效拉伸,这样既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度,又可以避免或减少运动意外的发生。慢走、慢跑、游泳、跳绳等有氧运动,可使体内脂肪得到消耗,减轻身体重量,从而减轻骨骼过度负荷,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减轻骨关节的疼痛反应。
有氧运动建议每天坚持30~60分钟,每周锻炼不少于5次。哑铃、杠铃、引体向上、深蹲等无氧运动,能够促进肌肉生长,通过肌肉的反复牵拉,改进肌肉质量,增强骨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引起的肢体无力等症状,并且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引起的病理性骨折。无氧运动建议一次选择4~6个动作,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每周锻炼3~4次。中老年人在具体运动锻炼时应结合自身情况循序渐进,适度调整。
应当注意的是,一旦经医生确诊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是必需的。钙质流失只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多个因素之一,单纯补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听从医生指导,配合医生治疗,个性化方案的选择对防治骨质疏松症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现在开始,为了您的健康,管住嘴、迈开腿,远离腰酸背痛的困扰也不是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