髻簪本草尽芳菲

作者: 刘姗姗

簪花是中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一种头饰,也叫戴花、簪戴、插花,就是将鲜花或其他材料制作的花朵戴在头上,以花为簪。

簪花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人簪花,盛放的不只是四时芳菲,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一些花草植物也是常见的中草药。

唐代罗隐的《牡丹》:“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描述了牡丹在园中初放蓓蕾,娇艳明媚,女子晨起对镜梳妆,将牡丹花折下簪插在发髻上的情景。牡丹花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等功效,可治女性月经不调。

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谪海南岛时,见女子头簪茉莉,便有了“暗麝著人簪茉莉”之句。茉莉别名茉莉花,叶色翠绿,花如白玉,清香四溢,素净雅致的茉莉花是女子簪花的主要品种之一。茉莉花可入药,中医认为茉莉花有理气、开郁、辟秽之功效,主治下痢腹痛、疮毒等。

宋代不仅女子爱簪花,男子亦然。刘季孙写给苏轼的《寄苏内翰》云:“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说明民间在重阳节时,男子也会头簪菊花。菊花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

簪花之风到了元代逐渐衰落,明清时期簪花继续,但男子簪花的习俗渐渐消失。《帝京景物略》记载:“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明代端午节又称“女儿节”,女子将鲜艳火红的石榴花簪于发髻之上,祈愿生活有个好兆头。石榴花药用历史悠久,主治中耳炎、创伤出血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