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术后恶心呕吐 试试隔姜灸

作者: 刘莉

麻醉,就是用药物或者其他一些科学方法,使需要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机体或部分机体暂时失去痛觉,以达到手术治疗而患者无痛的目的。在临床上,恶心、呕吐是患者在接受麻醉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一种症状,它与麻醉、镇痛使用的药物和方法,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与紧张情绪,以及手术类型和手术持续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

患者在麻醉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大多数会在术后12~24小时得到缓解或消失,但也有少数患者感觉不适的时间持续稍长,或者感受较强烈。为消除或者减轻患者的不适体验,加速术后康复,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范瑜洁教授介绍,在排除患者消化道本身的影响后,除常采取暂停使用某些引起呕吐的镇痛药物、肌注甲氧氯普胺、暂时性禁食禁水外,还可以采取一些中医外治技术来进行治疗,其中,艾灸中脘穴对预防和治疗患者麻醉手术后恶心、呕吐有明显的作用,特别是对中脘穴的隔姜灸。

范瑜洁教授介绍,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剑胸联合与肚脐连线中点,脐中上4寸。中脘穴是人体很重要的腧穴,归属于任脉,刺激中脘穴可以治疗很多消化系统的疾病,改善症状,如胃痛、反酸、恶心、呕吐、呃逆、腹胀等。

生姜有调和营卫、解表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艾叶有缓解疼痛、抗炎、促进消化等作用。生姜与艾叶结合可更好地起到温阳辛散、调和营卫、激发胃气、健脾利水、和胃降逆的作用,因此,对于预防麻醉手术后恶心、呕吐,或者发生了术后呕吐的患者,可采用艾灸中脘穴,特别是隔姜灸的方法。

隔姜灸时,将艾绒捏成圆锥形状,准备大小和厚度适中的鲜姜片并用针穿孔,然后将艾绒按在姜片上,将做好的艾绒和姜片置于患者中脘穴上,点燃艾绒,以患者皮肤稍发红而无烫感为宜。待艾绒燃尽后,即可用止血钳把艾绒灰夹到备好的水杯里。之后继续用清理干净的姜片按好艾绒,接着灸第二壮。若姜片变干,可更换姜片继续艾灸,总共灸3~5壮,每日1次。以此方法,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和不适感会有明显缓解或者完全消除。

需要注意的是,有皮肤过敏者慎用艾灸;孕妇非必要时不选用此方法,病情需要时严格遵医嘱执行;某些传染病、高热的患者禁止施灸;还要注意温度过高、肤感过热时要及时取下艾绒,以免引起烫伤。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