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如何应对

作者: 孙有朋

深静脉血栓如何应对0

深静脉血栓,常常发生在下肢,造成下肢回流受阻,引起肿胀、疼痛的症状。由于血栓形成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常常被人们忽视,但是一旦血栓脱落掉入肺动脉,会引起很可怕的并发症——急性肺栓塞,患者会出现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

深静脉血栓有三个致病因素

深静脉血栓有三个致病因素: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及血管损伤,也被称为血栓的“危险三角”。

血流缓慢 一些高危人群(久坐、手术后长期卧床等),缺乏有效的活动,血流速度会变得缓慢,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和其他成分就会在血管里沉积下来,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就像河道里水流变缓的地方会淤积大量的泥沙一样。

血液高凝状态 由于血液黏稠,血流的速度变慢,造成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的聚集,引起凝血系统反应,就形成了血栓。其实血栓形成后并不十分牢固,有时还会因运动等发生脱落,随血液流向全身各部位并阻塞某一部位的血管。

静脉壁损伤 如果血管内壁出现了破损,凝血系统就会调集“人手”前去修补。不溶性纤维蛋白和血小板会在伤口处形成包围网,将经过的红细胞和一些其他物质控制在其中形成血块修补创口,让原本平滑的血管内膜变得粗糙。因为抗凝系统处于弱势,即使受损部位痊愈,血块仍然会增加,当达到一定大小时就形成了血栓。

深静脉血栓有什么症状呢?

深静脉血栓在形成初期没有明显感觉,这也是它的危险所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最早出现、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肢体肿胀。

血栓形成于大腿,整个患侧肢体肿胀明显;血栓形成于小腿,肿胀仅局限在小腿。多数患者会出现肿胀、疼痛等急性症状,有些患者在按压腿部肿胀部位或活动脚踝时会引发疼痛,持续几天或几星期可自行缓解。

深静脉血栓怎么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3~7天为急性期,是最佳的治疗时间,可通过药物抗凝,结合溶栓或取栓而早期治愈。

错过早期治疗的时机,血栓将黏附在血管壁上机化,无法彻底消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时间长短因个体差异而不尽相同,在数天至1个月发生均有可能,若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发现下肢肿痛,应迅速就医。

深静脉血栓如何预防?

动起来。可以经常活动下肢,包括脚尖、脚趾等,促进血液回流。

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血液黏稠,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