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治腹泻的故事
作者: 尚学瑞李慈铭,晚清官员、文史学家,晚年自署“越缦老人”,著有《越缦堂日记》等。
有一年初秋的一个晚上,天高露浓,凉风习习。李慈铭临窗作诗,可不知何因竟苦吟不出,最后不知不觉伏案而睡。一觉醒来,李慈铭顿感腹部不适,遂上床歇息。哪知半夜时分,李慈铭出现腹中剧痛、腹胀肠鸣、胸膈痞闷等症状,接着便拉肚子,且米谷不化、烦渴不已,全身如虚脱般难受。李慈铭立即唤来书童,吩咐他去请城中名医。连夜赶来的医生问明缘由,笑捋胡须说道:“李大人不必惊慌,此病只消一瓶药丸便可愈也。”说罢,医生便从随身携带的药箱中取出一瓶药丸,嘱咐李慈铭以浓米汤饮下20丸,每日3次,空腹服用。李慈铭照办,不多时,腹泻果然止住了;又过了1天,病即告愈。
李慈铭叹服医生医术之高,当医生来复诊时,便问医生所用之药为何物。医生答:“此药极为常见,就在大人的砚池旁,那种叶子是三角形的植物,名叫木香,大人用的药就是其根与黄连制成的。”李慈铭听后,看着砚池旁落满一地、洁白如雪又香气扑鼻的木香花,大为欣喜,于是挥毫作诗相赠。诗云:“细剪冰蘼屑麝胎,双含风露落琼瑰。分明洗砚匀笺侧,长见笼香翠袖来。”此诗赞扬木香的香浓之气,颇为传神。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木香性味辛、苦而温,故辛行苦泄温通,芳香气烈而味厚,既为行气止痛之要药,又为健脾消食之佳品。临床上广泛用于脾胃气滞证、泄泻、痢疾、腹痛胀满、胁痛、疝气痛、胸痹痛、黄疸等病证,是历史悠久的理气止痛药。
橘红治病的故事
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橘或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
据民间传说,清初有一官吏,性情急躁如火,在广东化州为官时,曾患咳喘病,遍请当地名医诊治,服药无效。
某夜,大雨不止,官吏的咳喘病骤然加重,剧咳不止,喘促难卧,急忙叫女婢将日间所服之药再煎服用。女婢因屋内无净水,仓促间便顺手取门前缸中的屋檐雨水倒入药罐,以此水煎药。
一会儿药煎成,官吏服下后自觉舒服,后又再服,咳喘竟大减,心中大喜。后来,一医者说:“州衙瓦上有橘红之落花甚多,风雨把落花带入小缸,可能是橘红治好了病。”
后试之,果然如此,于是橘红便闻名于世了。橘红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之效。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