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学文治疗复发性胃息肉经典医案

作者: 汤立东 白光

周学文,是第三届国医大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临床擅于治疗内科杂症,尤其擅治脾胃病。

临床上胃息肉的检出率呈升高趋势,被列为癌前疾病。现代医学治疗采取内镜下的息肉切除术。胃息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合并慢性胃炎等其他胃内疾病时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不适等。胃息肉归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积聚”等范畴,中医药在治疗胃息肉、防止胃息肉术后复发及杜绝胃息肉向胃癌进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典型医案

王某,男,时年60岁,2010年7月16日初诊。诉胃脘胀痛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1个月。

症见:胃脘胀痛,两胁胀痛,嗳气,自觉胸闷,喜长叹息,嗳气或排气后则症状稍缓解,生气后则症状明显加重,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胃底多发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3次。

胃镜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胃多发息肉。3枚较大的息肉行高频电凝切除(4枚较小的息肉未切除)。

病理诊断:胃底增生性息肉,黏膜组织中度慢性炎症。

诊断:(肝胃气滞型)胃脘痛(西医称为胃息肉;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治法:健脾益气,行气化瘀,祛痰攻毒。

药物组成:党参25克,炙黄芪25克,木香10克,陈皮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牡蛎30克,白僵蚕10克,白芥子10克,海浮石30克,瓦楞子30克,夏枯草15克,土茯苓30克,龟板15克,鳖甲15克。服用半个月。

7月29日二诊:患者胃胀好转,仍有嗳气,舌质红,苔薄白,脉弦。上方加降香10克,旋覆花30克以降逆。继续服用半个月。

8月11日三诊:无临床不适症状,舌质红,苔薄白,脉稍弦。

共服药3个月后复查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消失。随访3年,每年复查一次胃镜,息肉均未复发。

按:目前胃息肉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损伤、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有关。胃息肉1年内应复查,评估其切除后是否复发及有无新生息肉,伴有不典型增生或者早期癌变,至少3个月至半年复查1次胃镜,个体化随访。对于不愿配合内镜下切除者,进行中医药治疗,不仅可避免多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通过健脾益气、行气化瘀,祛痰攻毒法改善患者的体质,改变其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的状态,恢复机体的动态阴阳平衡,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

(温馨提示:以上方剂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