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中药散剂 功效非同一般

作者: 时乐 高军

本文介绍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外用中药散剂验方三则,并附医案。

生天南星醋调消疖肿

生天南星9~15克,研细末,用时加食醋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1~2次。该外用单验方有散肿消痈之功,主治小儿疖肿。生天南星味辛而苦,性温有毒,《本草从新》谓其能“治风散血,攻积拔肿”,常用于外治痈毒疥癣、毒蛇、毒虫咬伤。《疡医大全》中“铁箍散”即用本品治诸般肿毒。

典型医案 刘某,男,1.5岁。患儿暑令汗出较多,未及时清洗,暑毒、汗污伤于肌肤,以致头、颈、胸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疖肿十余个,其中较大者有五个已松软化脓,但尚未破溃,红肿疼痛,手不可近,患儿哭闹欠安。予生天南星15克,研粉,分10次用食醋调成糊状,局部消毒后,涂敷于疖肿之上,1日2次,连涂5天,大者即逐步萎缩,直至破头出脓而愈,余均消散。

黄榆油外涂治天疱疮

生大黄、生地榆各15克,共研细末。清洗创面后,撒敷或用麻油调涂患处,每日数次。该外用方有解毒敛疮之功,主治天疱疮。其病在于“火”“湿”二因。大黄为大苦大寒之药,功擅泻火解毒,尤善泻心经之火,兼能祛湿。地榆苦、酸、寒,性沉而涩,功能收水敛疮。二药合用,一以解毒,一以敛疮,是双管齐下之法也。

典型医案 王某,男,1岁。暑湿交蒸时令,患儿心火妄动,伤于肌肤,以致腹部、下肢散见水疱,疱体晶莹,内含清液,下垂如袋,部分水疱已破,创面鲜红,疼痛不安。予本方用麻油调涂患处,连涂3天,创面即干燥结痂而愈。

芦黛散吹敷治口疮

芦黛散由芦荟3克,青黛1.5克组成。上药共研细末,以干净密闭瓶盛贮,用消毒棉签蘸涂患处,每日3~5次。芦黛散有解毒化腐生肌之功,主治口疮。芦荟味苦、性寒,外用治癣疮、痔疮、鼻炎、瘰疬。青黛味咸、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外用治疮癣等。二药均属寒性,功在泻火解毒、凉血消疮。口疮之因于火热者,用之即效。

典型医案 王某,男,11岁,因口疮来诊。诊见唇舌皆红,舌尖、下唇各有溃疡一块约浮萍大,疼痛如灼,惧食,口干,有热臭味。证属心脾积热,熏灼于口,发为口疮,予本方外治。用药两天后,唇舌溃疡均已收敛而愈。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