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 别对治疗说“不”

作者: 吴志

67岁的赵奶奶,检查出原发右肺上叶腺癌伴脑转移,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虽检查出脑部有5个转移灶但都不大,暂时还未有症状,家属也坚持不放弃治疗。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主要的类型,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治疗中,医生为患者做了基因检测,但很遗憾没有检测到基因突变,没有使用靶向药的机会。普遍的治疗方案是以化疗为主,但是单纯化疗的缓解率只有30%。于是,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徐嵩副主任医师的推荐下,患者和家属选择接受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的治疗。4次联合治疗后,尽管患者肺部的病灶只缩小了25%左右,但脑部的5个转移病灶有明显的改变,消失了3个,另外2个也明显缩小。

外科手术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Ⅰ期和Ⅱ期)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考虑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全身控制很好,而肺部病灶影像没有显著缩小,徐嵩副主任医师为该患者进行了肺部的微创手术,术后病理显示肺部病灶的缓解率为60%。从确诊至今,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已经超过2年,打破了生存期不到半年的预判。

“对于肿瘤免疫治疗有适应证的患者,推荐越早开始效果越好。打好医患充分沟通的基础,才能搭建起信任的桥梁。”对此,在国内癌友互助网络社区觅健平台上,徐嵩副主任医师说:“近年来免疫治疗快速发展,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被大大延长。”医生在和患者沟通时,必须细致地和患者讲清楚治疗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不良反应。如果耐药,下一步该怎么治疗。

徐嵩强调,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免疫治疗首先要根据适应证,按照临床指南去选择治疗方案,不同的免疫治疗药物之间不可以随意替换。对于肺癌晚期患者来说,并不是完全没有手术机会,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全身药物治疗有效和积极响应的基础上,某些肺癌晚期寡转移患者(转移的脏器单一,且转移灶只有1~5个),可以通过切除原发肺部病灶,甚至寡转移灶,后续继续全身药物治疗,可以提高预期生存期3~4倍甚至更多的生存时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