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里的乡愁

作者: 杨力

炊烟里的乡愁0

小时候,我最喜欢坐在村东的山头上,和伙伴们一起看夕阳。

奶奶对我说,太阳落山的时候,就要回家吃饭了。这个时候,每家每户的炊烟升起,我们这些疯玩的孩子们,也闻到了饭菜的香气,便会自觉地跑回家。

记得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夕阳下炊烟升起,预示着天就要黑了,而这也是日落而息的号角。一家人躺在炕上,说说一天的事,高兴的、烦恼的,说着说着,拉了灯绳就睡觉了。

第二天,父亲和母亲早早起床。夏天的时候,趁早上凉快,先到地里干会活儿,再回来生火做饭。炊烟升起,预示一天忙碌的开始。冬天的时候,大家都没有什么营生,炊烟飘起时,也是大家起床的时候。

东北的农村,灶台在堂屋里,一口大锅成为一年四季最忙碌的器物。灶台在冬天还兼具了取暖的功能,浓烟穿过土炕,从烟囱里出来。坐在炕上,屁股底下永远都是热乎的,大家坐在一起七嘴八舌,说着村里的人和事。

在农村,是很讲究烟火气的,如果有哪一家烟囱里总不冒烟,那就说明这个家人丁不旺,或是房子破败闲置了。

这些年,村里许多人都搬走了,留下了空空的老房子。要么就是打拼十几年,在城市里安了家;要么就是一直在外面漂着,也没有稳定的日子。更多的人只是在过年的时候才回来,老房子的炊烟再次升腾,无论走多远,多久回来,这里始终是心中最踏实的地方。

留在村里的许多伙伴,念完初中以后便不再上学了,也开始了忙碌挣钱的日子。无论怎么过,或是怎么累,炊烟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毕竟,人是铁饭是钢,吃饱肚子才能干活。或许,这也是我们努力活着、努力创造美好最直接的体现了。

时代在发展,农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有一段时间,村里提倡用燃气灶,很多家更换了,既节能又干净。只是农村的柴火垛没少,炊烟也没少,世世代代留下的传统,不是那么容易就丢掉的。

有时我也在想,我为什么喜欢回忆那段时光,为什么忘不掉那里的炊烟,或许是因为那里藏着最朴实的乡情,更藏着最真实的奋斗,记载着每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日子。

为了生活,我们一直在努力,至今没有停止。而那渐行渐远的炊烟,依旧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更是我一生奋斗、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必然要回归的发端。因为,我的心一直在那里,牵挂着,美好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