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怕打针护士送来一个“随身听”

作者: 缪玲玲

糖尿病患者怕打针护士送来一个“随身听”0

正值而立之年的王先生被一次普通的检查打破了平静的生活。糖尿病!听到结果的那一瞬间,他有些恍惚,亲戚中并没有人患过此病,自己也一直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怎么就患了糖尿病呢?

更让王先生觉得麻烦的事情,是医生告诉他,这种病需要注射胰岛素,需要天天打针,有时候一天要打好几次!

这让原本就心乱如麻的他,更增添了几分焦虑。别看他人高马大,可一看到针头,他立即脸色苍白、手心冒汗。

得知王先生的担忧,护士拿来了一个黑色的小仪器。这个仪器,很像随身听。

“这个叫胰岛素泵,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糖尿病治疗设备。”

听完介绍,王先生原本绷紧的神经逐渐放松下来,在护士的操作下,小小针头扎进肚皮时,王先生惊奇地发现:确实没感到一丝疼痛。

自从有了这个高科技产品,王先生再也不怕打针了。经过积极配合,治疗不到一个星期,他的血糖就恢复了平稳。

关于胰岛素泵

胰岛素泵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糖尿病治疗设备,可以根据人体胰岛素需求量来相对精准地进行胰岛素皮下输注,适用于所有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一般无年龄限制,可以做短期的强化治疗,也可以长期应用。

胰岛素泵由泵、小注射器和与之相连的输液管组成。小注射器最多可以容纳3毫升的胰岛素,注射器装入泵中后,将相连的输液管前端的引导针用注射器扎入患者的皮下(常规为腹壁),再由电池驱动胰岛素泵的螺旋马达推动小注射器的活塞,将胰岛素输注到患者体内。胰岛素泵的基本用途是模拟胰腺的分泌功能,按照人体需要的剂量将胰岛素持续地推注到使用者的皮下,保持全天血糖稳定,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传统的皮下注射(打针)需要患者每天进行多次扎针注射胰岛素,容易出现低血糖和凌晨血糖增高等现象,甚至会因为各种注射问题导致剂量不准、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出现。胰岛素泵则是微量持续输注,可以避免多次扎针,还可以按实际进餐时间、种类和进餐量设置剂量,做到精细平稳地控制血糖,它不仅克服了传统注射的缺点,还减少了并发症。

小链接:胰岛素泵的使用步骤:

1.装入电池。

2.开机。

3.设置时钟。

4.抽取胰岛素并充满泵专用储药器。

5.将储药器装入泵内(安装储药器)。

6.将储药器连接上输导管。

7.设置基础量(通常由医生来决定),设置餐前大剂量。

8.充注输注导管。

9.埋置针头,对皮肤进行消毒,选择注射部位:①腹部:胰岛素吸收较快,更具有可预测性 , 受活动的影响较小;②臀部、大腿外侧上部、上臂,距离前一个部位3~5厘米。

将导管前端的针刺入皮下并用黏胶膜固定。

使用胰岛素泵的注意事项

1.在睡觉前请检查一下储药器,确定里面有足够的胰岛素能够使用到次日早晨。因有些人夜间睡眠比较沉,一旦泵因胰岛素不足而报警未必能听见。

2.更换储药器时注意:①胰岛素要提前3~4小时从冰箱中取出,待其温度升至室温后再使用。否则如果胰岛素刚从冰箱中取出直接装入储药器,数小时后温度上升,原来溶解在胰岛素溶液中的气体就会跑出来,甚至跑道导管中去;②为了避免意外输注胰岛素,在更换新的储药器前,务必从穿刺部位断开输注装置;③在重新开始输注胰岛素之前,一定要把储药器和输注装置中的所有空气排净,否则装置中的气泡会减缓或阻碍胰岛素的输注;④在更换储药器1小时后再检测血糖,以确定装置运转是否正常。

3.更换输注部位时注意:①不要在睡觉前更换输注部位,因为如果此时出现问题很可能不会被及时发现;②输注部位要避开硬结、瘢痕或皮肤破溃处,这些部位输注胰岛素可能会出现胰岛素吸收障碍或感染;③如果输注部位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等症状,应更换输注部位。

4.佩戴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整个输注装置被衣服等夹住或缠绕,以免影响胰岛素正确输注。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有哪些?如何通过体检报告预判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可以预防吗?哪些糖尿病患者不适合使用二甲双胍?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中华内分泌学会委员、上海市糖尿病康复协会副主任委员冯波教授为您详解糖尿病的防与治,欢迎扫码收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