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X综合征

作者: 侯勇

有一类有心绞痛症状而冠状动脉没有狭窄的临床综合征,被 Kemp在1973年正式命名为心脏X综合征。心脏X综合征是一类什么样的疾病?为什么会有心绞痛症状?患者可以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去诊断和治疗?为此,我刊特邀专家为您详细讲解心脏X综合征的相关知识。

近两年来,张女士反复心绞痛发作,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改变,运动负荷试验检查阳性,服用了多种抗心绞痛药物,症状改善不明显。为此,她整日忧心忡忡,思想压力越来越大。后经人介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就诊,行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后,医生结合她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诊断其患了心脏X综合征,并收治入院。

像张女士这样的患者在临床十分常见,对这样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十分必要,有助于明确诊断。随着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广泛应用,检查出患心脏X综合征的人并不少见。

什么是心脏X综合征?

心脏X综合征,又称“微血管性心绞痛”。一般指的是患者在劳力、运动负荷增加时出现与缺血相对应的症状及心电图异常,如ST段异常改变。也就是说,患者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表现,心电图尤其运动负荷心电图有明显缺血表现,但是影像学冠状动脉造影或者冠状动脉成像没有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的心脏病。实际上,心脏X综合征属于一类特殊类型的冠心病,虽然大的冠状动脉没有狭窄,但有可能小血管、微血管出现狭窄,同样会引起心肌细胞缺血。

为什么会发生心脏X综合征?

目前此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有以下致病因素: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有许多因素,如上了年纪、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紊乱等,可引起冠状动脉病理生理改变,血管的舒张储备能力下降,导致心肌缺血。

有研究发现,冠状动脉储备能力降低是目前在心脏X综合征患者中的唯一共同发现,微循环血管储备减少可能与运动引起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舒张功能异常有关。

对交感神经刺激的敏感性增高 研究显示,心脏X综合征患者有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的倾向,存在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失衡,引起胸痛。心导管检查时,部分心脏X综合征患者对心内器械操作异常敏感,直接刺激左心房及输注生理盐水就会引起典型的胸痛。

痛觉异常过敏 有些心脏X综合征患者并无心肌缺血的证据,其不适可能是痛觉过敏导致。胸痛的感受是由动脉伸展以及心率、心律的改变或心肌收缩力的改变刺激所引起的,当疼痛阈值降低即可引起所谓的过敏性心脏症状。

其他 研究发现,心脏X综合征以女性较为多见,在子宫切除和卵巢内分泌功能不足的人群中,其发病率明显升高,提示雌激素缺乏可能是绝经期女性患病的原因。

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冠心病所致的心绞痛类似,可为典型劳力性心绞痛,常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或紧迫感,可向左上肢、左肩背、颈咽部放射,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可缓解。也有些患者胸痛持续时间可达半小时之久,含硝酸甘油效果不佳。部分患者诱发胸痛的体力负荷和阈值不恒定,休息时也可发作,并可于后半夜或凌晨痛醒。还有一部分患者胸痛不典型,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的闷痛。这些患者因出现胸痛而过分担心自身健康,可表现为抑郁、焦虑及恐慌等精神症状。

确诊心脏X综合征需要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发现心脏X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如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

心电图 无胸痛发作时,大多在正常范围,少数患者可有轻度ST-T改变。胸痛发作时,可出现缺血型ST-T改变,平板运动试验阳性。但也有一些患者典型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未能发现缺血性改变。

心脏彩超 常规心脏彩超检查在患者休息时一般正常,负荷诱发心绞痛时可见左心室节段性运动功能异常。

心肌核素灌注扫描 运动诱发心绞痛时,该检查可发现节段性心肌灌注减低或缺损和再分布征象。核素心室造影可显示运动时左心室节段性运动功能异常,左心室射血分数不增加或降低。

冠状动脉造影或CT 患者的冠状动脉正常或有不具诊断价值的狭窄,麦角新碱激发试验阴性。左心室造影多数正常,无心脏扩大或心肌肥厚征象,左心室舒张末压一般为正常。

心脏X综合征有哪些危害?

心脏X综合征引起的胸痛,会给患者带来恐慌、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压力。少数患者有演变为冠心病而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因临床症状持续存在,患者反复就医,导致各种检查措施的过度应用、药品的消耗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日常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

如何治疗心脏X综合征?

心脏X综合征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和提高冠状动脉储备能力,减轻患者反复发作胸痛的痛苦。一般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并且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他汀类药物对不同患者的疗效存在差异。

β受体阻滞剂 这是治疗心脏X综合征心肌缺血发作的一线药物。患者症状发作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心率加快,会加重血管痉挛,引起心肌缺血,而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张力和心肌耗氧量,增加运动耐量来改善临床症状。但对改善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疗效尚待确定,故应用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或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疗效可能更好。

钙离子拮抗剂 能够有效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减慢心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可使发病次数降低15%~30%。但也有证据表明钙离子拮抗剂对冠状动脉痉挛患者更为有效,对运动负荷阳性及心肌灌注异常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他汀类药物  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合成及减少内皮细胞衍生舒缓因子的降解失活,具有抗炎作用的他汀类调脂药能促进血管内皮的修复。两者均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显著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提高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能力,减轻心肌缺血。多项试验证实,这两类药物对心脏X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雌激素 绝经后女性用雌激素治疗可减弱正常冠状动脉血管对乙酰胆碱的作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内皮相关的血管扩张作用,但是其临床效果尚待证实。

中药 运用中医理论研制的一些中药制剂,具有益气活血、化瘀宽胸、通络止痛等功效,对血管内皮具有保护作用,在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相对于其他类型心血管疾病,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长期随访发现左心室功能常保持正常,临床预后非常好,长期生存率与同龄正常人群的存活率无差别。但是由于患者反复出现疼痛症状,导致反复就医,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需要广大临床医生给予重视,从而增加患者的临床获益。

如何预防心脏X综合征?

心脏X综合征也属于心脏病的一种,保护好心脏,对预防心脏病有效的方法同样能够起到预防心脏X综合征的作用。而心脏病的致病因素很多,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运动、情绪紧张、生活压力等都是危险因素。为预防心脏病,除尽量排除这些危险因素之外,在生活方式上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有较为正确的认识。

具体地说,应该做到:

减重 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老年人只要减重3~5千克,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同时,专家告诫较胖的老年人,要通过平衡饮食和坚持锻炼逐渐达到减重的目的。

多运动 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概率减少30%,快走对老年人很合适。

注意饮食 平时生活中坚持低脂肪饮食,如食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

戒烟限酒 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2倍。研究发现,戒烟2~3年,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至与不吸烟者一样的水平。饮酒过度会引发心脏病,应注意少饮酒或不饮酒。

当心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患心脏病的概率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对糖尿病要早发现,早治疗。

控制情绪 脾气暴躁,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容易诱发心脏病。情绪一旦紧张、激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亦明显增加,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而这些变化有时会导致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定期体检 主要针对可能引发心脏病的指标进行检查,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相关检查,另外应针对心脏结构、功能、心率进行相关检查。

学习保健知识 对患者进行长期的综合教育和管理,让其了解并掌握心血管保健知识,以便根据心脏疾病发作初期特征,及早发现异常。

心脏X综合征患者日常如何护理?

患者要遵医嘱规范用药,延缓病情进展,定期复诊,注意用药安全,不要擅自加用其他药物或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如果需要就诊于其他科室,应及时告知医生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及正在服用的药物,以利于合理用药。

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你想预防心脏X综合征,那么在饮食上应多加注意。

首先,应避免含盐量高的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尽量少用生姜、辣椒、胡椒等辛辣调味品。避免暴饮暴食,做到合理膳食。

其次,应尽量避免海鲜、动物内脏、脂肪、肉皮、油炸食品、鸡蛋制品、奶油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螃蟹、虾等,这些都是高胆固醇的食物,要少吃。

再次,经常吃坚果可以降低心脏类疾病的发病率。核桃等坚果含有大量的欧米伽-3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坚果也能提供大量的膳食纤维,这对心脏非常有益。

最后,多吃蔬菜、水果。应大量摄取蔬菜、水果,以确保饮食中含高纤维、高植物蛋白质。如芹菜所含的芹菜碱,可以保护心血管功能。要想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还应该多吃一些具有降脂功效的食物,比如大蒜、洋葱等,可预防心脏病。除了补充纤维,蔬菜、水果还提供了许多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对预防心脏类疾病均有益。此外,可可豆中富含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适当吃些黑巧克力可帮助身体抵御外来伤害。

日常小习惯也能“强心脏”

除食物能预防心脏病外,其实日常的一些小习惯也对预防心脏病有帮助。

早上数脉搏 美国心脏外科专家皮埃尔·西奥多博士表示,老年人早上醒来后最好先摸摸脉搏,测测心率,然后再起床。健康人群心率应该在每分钟70次左右,如果静息心率持续居高不下一个星期以上,最好看医生。

捏捏握力器 美国《高血压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称,坚持握力训练4周可使血压降低10%,这可能与血管功能改善有关。建议每只手练习4组,每次2分钟,中间间隔休息1分钟。工作间隙用力攥拳头,也有类似效果。

常做深呼吸 研究发现,30秒内做6次深呼吸,可在几分钟内使血压降低4毫米汞柱。多项研究表明,经常做深呼吸锻炼,降压效果还可以持续更长时间。

跑完记心率 记住锻炼时间及锻炼后心率。专家表示,如果锻炼后通常心率为每分钟165次,一旦发现心跳加快到每分钟185次,最好马上就医。因为,这可能是动脉阻塞或心功能减退的重要信号。

抽空动起来 研究发现,工作太疲劳会增加心脏病风险。而有氧运动可使“过劳”引起的亚健康症状减少57%。常见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最好每周2~3次。

保持适度睡眠时间 每晚需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研究表明,睡得太少会令心脏病风险增加48%,而睡得太多也会令患病概率增加38%。

专家简介

侯勇,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心律学组委员。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18年,在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及心功能衰竭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