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吗

作者: 唐文婕 杨钊 徐雯莉

为什么每次搬完重物之后都会手抖,是不是帕金森病?这是正常的现象,如果缺乏锻炼,手抖的情况会更加明显。不过不用太担心,只要不是持续性或间歇性的手抖,就没有问题。

那么到底哪些手抖是有问题的呢?

特发性震颤 又称原发性震颤,以上肢远端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下肢、头部震颤,震颤频率为4~12赫,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

功能性震颤 多在有某些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恐惧时出现,与特发性震颤相比,其频率较快(8~12赫)但幅度较小,有相应的心理特点,去除促发因素后症状即可消失,最常见的因素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帕金森病震颤 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特征性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还会伴有非运动症状。这种需要及时发现、及时采用药物或是康复疗法等来进行缓解。

代谢性震颤 多为姿势性震颤,最常见的病因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上肢高频精细的姿势性震颤,常伴有其他系统的体征,如突眼、多汗及体重减轻。其他病因包括肾衰竭、低血糖反应和肝病。

药源性震颤 对短时间出现震颤的患者要注意询问用药史,诱发震颤的常见药物包括β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抗抑郁药物、甲状腺素和胺碘酮等。阻断或抑制多巴胺的药物可引起静止性震颤以及帕金森综合征,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利培酮等)、多巴胺阻断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桂利嗪和氟桂利嗪)等。

小脑性震颤 由明确的小脑病变引起的震颤,以意向性震颤为主,可有姿势性震颤,震颤频率较低(3~4 赫),常伴有小脑病变的其他体征,如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共济失调、轮替运动异常、辨距不良等。

震颤在临床上怎么分级?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震颤分级标准:

0级:无震颤;

1级:轻微,震颤不易察觉;

2级:中度,震颤幅度< 2厘米,非致残;

3级:明显,震颤幅度为2~4厘米,部分致残;

4级:严重,震颤幅度> 4厘米,致残。

从第2级开始,震颤已经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影响。如果不加以干预,震颤只会越来越严重,对患者身体的损害也会增大。

所以说,手抖的原因较多,不一定是帕金森病导致,如有必要请及时就医处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