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前、“回归”后,记好养生知识点

作者: 刘培民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出自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一词。“南飞雁”指的就是有名的候鸟,其老家在北方西伯利亚一带。冬天天寒地冻,在食物资源(植物、昆虫)尤其匮乏的时期,大雁便会浩浩荡荡、成群结队地飞往温暖且食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南方过冬。等第二年的春天到来,再长途跋涉,回到西伯利亚繁衍后代。

“迁徙”前、“回归”后,记好养生知识点0

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也喜欢“打飞的”,或是乘坐火车去到四季如春的云南,抑或是去往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三亚过一个舒适的冬天。很多朋友上飞机时,穿的是厚厚的羽绒服,下了飞机,就热得换上单衣单裤了。短时间内经历如此剧烈的温差变化,对人体是否有一定的影响呢?出发前,应该做足哪些准备呢?接下来,让我为您一一解答。

“迁徙南方”前,备好药物

冬季,南北方的温度差异较大。在“迁徙”避寒的过程中,人体的自我体温调节功能有限,面对突如其来的剧烈温差,人体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初到南方潮湿、温暖的环境,会使更适应北方干燥环境人身上有一种沉重感,这是湿气进入体内的表现。此外,还会导致人体的抵抗力下降、血压波动明显,容易出现感冒,以及心脏、血压等方面的问题。

那么,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出发前,建议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对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并且清晰的了解。

“迁徙”前、“回归”后,记好养生知识点1

患有高血压病的人群需要密切监控血压,按时、定量服用降压药。患有心脏病的人群需要避免在天气温暖时进行剧烈活动,警惕心脏疾病的发生风险。针对体弱人群,则需要准备一系列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例如晕车药,在漫长的路途中,可以提前服用晕车药来缓解症状。南北方温度差异大,如增减衣物不及时,容易患上感冒,可以备上治疗风热及风寒类感冒的中成药。南北方饮食差异明显,很容易引起水土不服,导致腹泻,可以对症服用蒙脱石散。南方气候潮湿,容易让人有困倦感、沉重感,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来缓解症状。丹皮酚软膏及炉甘石洗剂,对蚊虫叮咬、湿疹、皮疹及日光性皮炎等效果良好。南方的紫外线相对较强,在户外游玩时,需及时涂抹防晒霜来预防晒伤,日晒后也可以通过厚涂芦荟胶来舒缓及镇静皮肤。

“返程北方”后,补阳抗寒

当享受完温暖的椰林、大海、鲜花及美食,再回到寒冷的北方,扑面而来的寒冷,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较大的打击。不同于一年四季循序渐进的寒热变化,猛然接受数十摄氏度的温差变化,对于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关节等部位都是严峻的考验。猛然吸入的冷空气,首先,会让人的呼吸道感觉不适,可能会诱发咳嗽、胸闷等症状。其次,对血管的刺激,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脏不适发生的概率增加;对于患有关节类疾病的人群,则会加重原有的症状。

因此,回到寒冷地区时,需要适当增加饮食量,多吃高蛋白食物,以增加热量来抵御寒冷。中医讲究“秋收冬藏”,因此,每天要睡够7~8小时,过短的睡眠会严重影响人体的抵抗力,增加患病风险。在控制室内温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过度干燥、秽浊。老年人洗澡不宜过于频繁,可以4~5天洗澡一次,避免水温过热。同时,避免外出时间过长,尤其是早晨和夜晚。早晚外界阳气弱,不适合锻炼,可以选择正午稍微活动一会儿。

还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保持阳气充足呢?

“迁徙”前、“回归”后,记好养生知识点2

食疗

生姜枣茶:俗话说“天天七个枣,九十不显老”。冬日里切上几片生姜,加上七八个大枣泡茶饮,滋味十分不错。从功效上看,大枣可以补五脏、养气血,生姜可以驱寒、促进血液循环。

“迁徙”前、“回归”后,记好养生知识点3

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金匮要略》。取当归1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慢炖2小时。适合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容易感冒、小便频繁的体弱人群。

理疗

使用暖手贴或暖手宝:置于膻中穴及腰阳关穴处,各20~30分钟。膻中穴可以理气宽中、止咳平喘,对于调节心脏功能有较好的作用。腰阳关穴可以益肾强腰、祛寒除湿。两个穴位搭配,既可以保护心脏,又可以温暖腰肾。注意,在使用期间应避免时间过长和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引起低温烫伤。

“迁徙”前、“回归”后,记好养生知识点4

八段锦:八段锦是老少皆宜的一项运动,主要是通过对呼吸、身体活动及意识的调整,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练习八段锦不仅可以改善睡眠、调整体态、缓解肩颈酸痛,还可以调肝肾、养头发、促进血液循环。

责任编辑/陶宪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