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转防温病,升阳度早春

作者: 陶国水

《尚书·天传》有言:“东方为春,春者,万物之所出也。”春季是一年之首,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春季的三个月,是指从立春日开始,到立夏前一天止,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春季又分为早春、仲春和暮春三个时期。

早春,气候寒温不定,这一阶段是由冬天向春天过渡的时期,气温逐渐由寒转暖,或乍暖乍寒,气候寒温不稳定,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所以民间素有“春冻如马啃”之谚。

甲辰年春,内外兼调防流感

根据五运六气理论,2024年为甲辰年,土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本年岁运客司天之气,为不和之年,气候变化较大,上半年寒热错杂,下半年雨水偏多。

从癸卯岁大寒日开始进入甲辰岁,初之气(大寒至春分前一日,即2024年1月20日至2024年3月19日),此时主气厥阴风木,客气为少阳相火,风火相煽,气温短时间内快速回升,“草乃早荣”,春天如约而至。五运六气理论中提到,遇“火”时,易出现疫病。加上癸卯年冬,冬令失藏,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所以此阶段更容易出现“民乃厉,温病乃作”的情况。

今年初春要注意预防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此时暴发的传染病可能伴随较多的少阳症侯,如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等。同时脾胃、肝胆系统容易受累。此外《黄帝内经》提到的“春三月,此谓发陈”中的“发陈”也有“陈疾”的意思,所以春季也容易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的疾病。

三豆汤

【用料】赤小豆10~20克、黑豆10~20克、绿豆10~20克、甘草5克

【做法】将上述用料煎煮1小时,每周饮用2~3次。

【功效】赤小豆味甘、酸,性微寒,归心、小肠、脾经,有健脾祛湿、解毒消肿之功;黑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可补肾益脾;绿豆味甘,性寒,归脾、胃经,可清热解毒;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可补脾益肺、清热解毒。

外用辟瘟香囊

【用料】羌活、大黄、柴胡、苍术、细辛、吴茱萸适量

【做法】将上述六味药等分,打成粗粉,填入香囊袋中。

【功效】可将香囊放在室内通风处,或佩戴在胸前,晚上可放在枕边,适时更换。既往有花粉、香水等过敏者慎用,并注意防止孩童误食。注意,外用药,禁止内服。

夜卧早起顺自然

春季养生重在升畅。早晨,大自然阳气升发,空气清新,人体之阳气顺应自然,也在向上、向外升发,气血从内脏向四肢调动。所以,春天不应睡懒觉,应早起,呼吸新鲜空气,排出体内废气。《养生论》有言“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所以起床后,可以用手指从前额到枕部梳头100下。

增减衣服有讲究

早春时节,乍暖乍寒,此时增减衣服要慎重。高濂在《四时调摄笺》中指出:“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身觉热甚,少去上衣,稍冷,莫强忍,即便加服。”因此,在早春时节,天气稍热时不宜急于脱掉厚衣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其要注意,不可骤减,以免着凉。此外,要遵循“春捂秋冻”之古训。

调摄情志以养肝

春天在人体应肝,此时肝气旺盛、肝血不足,易出现情志变化,如生气或发怒,而生气、发怒反过来又影响肝气的疏泄,引起肝气郁结,出现胁痛、胸闷等症。在春季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使精神愉快,气血调畅,以使一身之阳气活力满满地运行、生发,符合春阳萌生的规律。另外,肝开窍于目,应避免久视,工作之余可习练节气导引功法,伸展身体,调畅肝气。

小贴士

立春节气导引坐功

晨起,穿宽松衣服或练功服,身体放松,盘腿而坐,两手相叠轻按左侧大腿,向左侧缓慢转身,同时向右侧转动头颈,用眼睛余光看向右后方,耸引双肩15次。然后按右侧大腿,向右侧缓慢转身,同时向左侧转动头颈,眼睛用余光看向左后方,耸引双肩15次。最后叩齿、漱津、咽下收功。

雨水节气导引功法

晨起,穿宽松衣服或练功服,身体放松,盘腿而坐,双手交叉重叠,按压左侧小腿部,并拗颈转身15次。同法,按压右侧小腿部,并拗颈转身15次。最后叩齿、漱津、咽下收功。

饮食调摄增甘咸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春后,人体应顺应大自然的生发之气,适当增加辛味发散食物的摄入,如“正月葱”“二月韭”等。在古代,立春节气的食俗为食“春盘”,也叫“咬春”。春盘又叫“五辛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岁朝食之,助发五脏气。常食,温中去恶气,消食下气。”

根据此阶段的五运六气的致病特点,可结合“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的观点,适当增加咸、甘味食物的摄入。此外,此时刚结束春节长假,很多人仍处于“年饱”状态,胃肠需要“减负”,也可以吃一点小米粥、蔬菜粥等,帮助胃肠道恢复“平静”状态。

岁转防温病,升阳度早春0

大葱炒鸡蛋

【用料】大葱半根、鸡蛋3颗、盐适量

【做法】大葱洗净切斜断,鸡蛋打散;起锅烧油,下入鸡蛋,炒熟后加入大葱、盐,煸炒均匀后即可出锅。

【功效】大葱,味辛,性温,归肺、胃经,有通阳活血、杀菌解毒、发汗解表之功;鸡蛋味甘、性平,能补脾和胃。

岁转防温病,升阳度早春1

萝卜丝春饼

【用料】白萝卜、面粉、盐、植物油适量

【做法】白萝卜洗净,切丝;取面粉适量,加适量清水、盐,调成糊状,拌入白萝卜丝;锅中加少量植物油,取一勺面糊放入锅中,摊成饼状,煎至两面金黄即可食用。

【功效】白萝卜味辛、甘,性凉,归脾、胃经,可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生津止渴。

香菜豆腐羹

【用料】嫩豆腐1块,香菜1把,鸡蛋1颗,生姜50克,淀粉、盐、胡椒粉、麻油适量

【做法】将嫩豆腐剁碎,香菜、生姜切末,鸡蛋打散,淀粉加水调成汁;起锅烧水,水沸后下入上述用料,2分钟后加入盐、胡椒粉、麻油进行调味,搅拌均匀,即可出锅。

【功效】香菜又名芫荽,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内通心脾,外达四肢,有发表、健胃等功效。豆腐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可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宽肠降浊。

责任编辑/李思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