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咖啡当“燃料”,小心身体受不了

作者: 苏晓兰

在如今的快节奏生活中,人手一杯咖啡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咖啡文化”也深深融入许多人的日常中。无论在家里、办公室,还是各种社交场合,咖啡都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人们生活中频繁出现。许多人甚至离不开咖啡,不摄入咖啡因,一整天都没精神,所以每天都要喝1杯或好几杯咖啡。那么,喝咖啡对人体究竟有哪些影响呢?

咖啡能加速身体“更新”

适当饮用咖啡,对普通人群来说有诸多好处。

有助于排便:咖啡因能有效刺激胃肠道腺体分泌消化液,刺激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胃肠激素,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胃肠道平滑肌受到刺激后,运动功能相应增强,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食物向远端移动,从而有助于排便。

预防胆结石生成:咖啡所含的咖啡因能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出,且可降低胆固醇浓度,防止其因浓度过高析出,形成结石。

提高记忆力:咖啡因可通过血脑屏障刺激中枢神经,促进脑部活动,使头脑清醒、反应灵敏,还可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及工作效率。

抗氧化:咖啡中含有一定的抗氧化物——氯原酸,此物质可以帮助身体清除使皮肤老化的自由基,从而延缓衰老。此外,紫外线和空气污染对皮肤可产生刺激,从而加速皮肤老化,而氯原酸可有效帮助减少紫外线和外界空气污染对皮肤的损伤,是辅助防晒的利器。

促进能量代谢:咖啡因可加快身体新陈代谢速度,增加热量消耗,促进脂肪燃烧,加速脂肪分解,从而减脂紧肤、有效瘦身。

咖啡,要喝对量

每天咖啡因的摄入量在400毫克以下时,可以提高机体的兴奋性。

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当日咖啡因摄入量超过400毫克,血液中的咖啡因浓度会急剧上升,可能会使人出现晕眩、心跳加速、兴奋、不安等精神状态,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律失常等。

造成神经过敏:摄入适量的咖啡因有助于提高警觉性、灵敏性、记忆力及注意力。一旦饮用过量,就会产生类似兴奋剂的效应,出现神经过敏。对于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人而言,摄入咖啡因可能会导致出现手心冒汗、心悸、耳鸣等症状。

加重高血压病:咖啡因能使血压升高,若再加上情绪紧张,风险就会翻倍。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尤其应避免在工作压力大时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以防血压升高等情况发生。

诱发骨质疏松:咖啡因本身具有很好的利尿效果,会在提高机体新陈代谢能力的同时消耗体内的钙质。如果长期大量饮用咖啡,容易造成骨质流失,对骨量的保存会有不利的影响。尤其对于更年期及老年女性而言,由摄入咖啡因而造成的钙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的威胁性会更大。

咖啡因可在人体内留存5小时左右,所以喝咖啡一定要避免连杯饮用。此外,适量饮用不加糖的黑咖啡对普通人群而言是有一定益处的,但如果在咖啡中加入大量的糖精、植脂末等调味剂,则不利于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李思涵

咖啡是什么?

咖啡,是咖啡豆经过烘焙磨粉后通过冲泡制作出来的一种饮料。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与可可、茶同为流行于世界的主要饮品。不同的咖啡师、不同品种的咖啡豆甚至不同的操作流程,能呈现出不同甜度、酸度、香醇度的咖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所以市面上也出现了风味多样的咖啡。

从中医角度来看,咖啡豆味辛,有发散行气的作用;味苦,有燥湿泻下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咖啡豆中含有咖啡因、单宁酸、矿物质及游离脂肪酸等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不适饮用咖啡的人群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以下6类人群不适合饮用咖啡。

1.患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人群——长期或大量饮用咖啡,可引起心血管疾病。

2.老年女性——咖啡会影响身体吸收钙质,从而易引起骨质疏松。

3.胃病患者——喝咖啡过量可引起胃病恶化。

4.孕妇——饮过量咖啡,不利于婴儿生长发育。

5.维生素B1缺乏者——维生素B1可保持神经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而咖啡因对其具有破坏作用。

6.癌症患者——饮用过量的咖啡,不利于原发疾病的治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