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肝郁,无力“阳刚”

作者: 原所贤

肝郁,又称肝气郁结证,多由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而出现情志抑郁的证候。临证常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男性则多见小腹坠胀、勃起或射精障碍、舌苔薄白、脉弦等。

欲为人父的烦恼

一对小夫妻坐在诊桌前,神情郁郁寡欢。丈夫28岁,结婚两年来性功能很正常,半年前欲生育,一般体检及精液、前列腺等检查均未见异常。其妻每月通过B超监测卵泡,但每于排卵期进行夫妻生活时,丈夫便出现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难以完成性生活。笔者望诊丈夫神情焦虑,诉胸闷气短、寐少梦多、易怒焦躁。

这是一例典型的特发性(又称定时性)勃起功能障碍,是男性性功能障碍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本病多发生在女性排卵期的夫妻性生活和辅助生育期间取精的特定时段内,分为排卵期勃起功能障碍和辅助生育期勃起功能障碍两种,与紧张、焦虑、担忧的情绪状态,以及生育压力等有关。

中医男科学认为,肝主疏泄,为筋之主。前阴为宗筋之所聚,肝的经络绕阴器,入毛际,抵小腹。肝气条达,疏泄正常,则宗筋得养,男性的精气疏泄正常,则勃起和射精功能才能正常。肝主疏泄,还具有调节情志的功能。肝气郁结证,多因情志抑郁长久,或突然受到紧张、焦虑等精神刺激而发病。除了引发胸胁部胀闷窜痛、胸闷气短、情志抑郁或易怒外,也会使五脏精气难至宗筋而致勃起无力,故发生勃起功能障碍。

因此,本证的治疗应把握病机,从疏肝理气、畅达情志入手。嘱患者放松情绪,减轻焦虑,排卵期可采取“即刻式”性生活方式,不必拘泥于例行的睡前“模式化”房事,有益于打破“焦虑链”。患者服药3周后,自诉诸症减轻,性生活恢复正常,3个月后欣喜告知,其妻已经妊娠。

另外,妻子一方的心理情绪也十分重要。一旦丈夫出现定时性勃起功能障碍,夫妻之间就要多沟通、少埋怨,多鼓励、少责备。通过交流、性想象训练等方式,消解担忧焦虑、恐惧胆怯等负性心理和情绪。

“梅开二度”的尴尬

46岁的公务员方某,因勃起功能障碍半年前来门诊求治。患者丧偶3年后再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激素五项检测未见异常。自服补肾类中药,饮用自酿的药酒未见改善。患者诉阳痿不举,晨勃少,腰痛困乏;情绪抑郁,时烦躁易怒;胸脘不适,胁肋胀闷,多梦易醒。诊断为勃起功能障碍,属肝郁血瘀型。

因长期禁欲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大多是妻子病故或离婚者,由长期无性行为所造成,亦发生于年龄较大的男性未婚者或结婚后长时间分居的夫妻。中医男科认为,肝主筋藏血,阴器为宗筋之汇。若情志不遂,忧思郁怒,肝失疏泄条达,不能疏通血气而畅达前阴,久则经络阻滞,宗筋因缺少规律的聚血功能而致勃起功能障碍,故出现阳痿。

男性肝郁,无力“阳刚”0

笔者对患者说,男性的阴茎是“情绪器官”,也是“行为器官”,用进废退。比如成年人的晨勃和夜勃,就是定时充血的自身“锻炼”。肝主情志又藏血,与女子月经来潮有关,在男性方面则关系着气血运行,维持着阴茎勃起和硬度的持久。肝失疏泄条达的习性,久而不用而“懒怠”,就会出现晨勃减少,充血无能的“退化”。久而久之,性欲望就会降低,出现废用性勃起障碍。

古代房中术著作在强调节欲养生的同时,也主张欲不能绝,否则会出现孤阳绝阴的失衡状况,或情炽而意不遂,久而易肝气郁结,精气不达前阴而致阳痿之疾。而性生活的失败,更加重了患者的焦虑情绪,使其对性生活处在矛盾与犹豫的状态中。这会进一步导致“雪上加霜”,加重勃起障碍的症状。笔者在为患者进行中药调治时,也常叮嘱患者改变“模式化”性生活方式,在时间和地点上适当作出改变,也有益于本病的康复。

“长新冠”中的困惑

近两年,在男科门诊中,主诉欲望降低、勃起功能障碍和早泄的患者屡见不鲜。部分生育期男性的精液常规检查结果中,出现动力、成活率降低、畸形率增高、精液不液化等男性不育症的指标。

35岁的外企员工叶某,先后两次感染新冠病毒,病毒检测转阴后自觉多汗乏力,工作无精打采,性欲低下,心有余而力不足。虽偶然有性生活,但中途易疲软,妻子觉得大失所望。叶某感到疑惑:新冠病毒感染检测都转阴了,也康复了这么长时间,怎么性功能却出现了障 碍?

“长新冠”指的是新冠病毒感染康复后,一些患者出现复发性或持续性症状,这些症状会持续数周或数月,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质量。长新冠症状繁多,易伤及脏腑气血功能,出现肝郁气虚证,常见症状包括气短乏力、焦虑抑郁、胸痛头痛、自汗失眠等。其中,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亦值得关注。

男性肝郁,无力“阳刚”1

中医有“肝肾同源”的脏腑理论,肝之经络绕阴茎,又主疏泄全身气机。肝藏血和肾藏精互相化生。人们熟知“暴怒伤肝”,却不了解“郁怒”也会郁结伤肝。郁怒是怒而难言,情志不得宣泄,更易致肝郁气滞。“因郁致痿”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病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服用中药调治,夫妻之间也要注重沟通交流,互为“心理医生”。特别是妻子,对待丈夫要多关爱、少指责,给予对方春天般的温暖与关怀,才更有益于本病的康复。

责任编辑/孙学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