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壮阳,女人滋阴,应当如此吗?

作者: 马淑然 王若冲 张继平

男人壮阳,女人滋阴,应当如此吗?0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俗语:“男人要壮阳,女人要滋阴。”许多养生爱好者将其奉若圭臬,作为养生诀窍之一。这句俗语符合中医学原理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它的来源。

中医阴阳学说认为,在两性之中,男性属阳,女性属阴。这句话乍看,有一定道理,但治病养生,不应如此照本宣科。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无论男女,都应该保持阴阳平衡。

有些人甚至受到“男人壮阳,女人滋阴”理念的影响,片面地认为男人为纯阳,都容易阳虚,女人为纯阴,都容易阴虚。实则不然。男女都有阴虚或阳虚的可能。阴阳该如何补,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对于易阳虚的人群来说,更强调阳气的重要性;对于易阴虚的人群来说,更强调阴血的重要性。不辨证而只根据性别,一味地壮阳或滋阴,还可能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阴阳重在和谐

提到阴阳,很多人都是借助水、火的属性进行理解的。但这样会出现只注重阴阳的对立面,而忽略其内在联系,这也是出现“男性必须补阳,女性必须补阴”这一误区的原因。

其实,阴阳不仅对立,还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正如《黄帝内经》云:“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因此,在人体中,阳不足,日久必会导致阴不足;阴不足,日久也会导致阳不足。这也是中医常说的“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明代著名医家张锡纯,常在补阳或滋阴的方剂中加入性质相反的中药。又如其著作《景岳全书》记载:“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例如金匮肾气丸(又名八味肾气丸),是大家广为了解的补肾阳的中成药,但此方剂是在六味地黄丸滋肾阴的功效基础上加了桂枝与附子,以阳中求阴。这种思想就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

男人壮阳,女人滋阴,应当如此吗?1

临床上,如果有患者出现手脚冰凉、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等症状,可能表明其阳气不足,无法温煦身体。在中医理论中,这种情况被称为“阳虚”,这时医师会配用一些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如干姜、肉桂、附子等来补阳。在温阳的基础上,也会适当使用一些具有滋阴作用的药物,如熟地黄、枸杞子等。

阴阳至极,会相互转化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除了易忽略阴阳互根互用、互相依存的关系外,还常常忽略阴阳相互转化的关系。

男人壮阳,女人滋阴,应当如此吗?2

阴阳还会转化吗?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举一个例子,您就明白了。常说的“物极必反”,指一个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其反方向转化。如《黄帝内经》中讲“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就是当阴或阳处于极端状态下,会反过来变成与之对立的属性。在自然界中,“六月飞雪”就是重阳必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临床上,寒证、热证也会在极端条件下进行相互转化。如邪热壅肺患者会表现出高热、面红、咳喘、气粗、脉象有力等一派热象。但因为邪热盛极,损伤正气,患者会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逆等一派虚寒之象。这个病理就是热毒极重,由阳转阴的表现。

除了“物极必反”的突变,阴阳的转变也可以渐变的形式。如一年四季的寒暑交替,就体现了阴阳转化中的渐变:春季,万物复苏,气温逐渐回暖,冰雪融化,植物开始生长。在此阶段,阴气逐渐消退,阳气温煦上升,可以看作由阴转阳的过程。夏季,气温逐渐升高,万物生长旺盛,阳气增强达到顶点后,就会开始由阳到阴的转化。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植物开始凋零。在此过程中,阳气逐渐消退,阴气上升,由阳到阴的转化更为明显。冬季,阴气逐渐到达顶点,气温降到最低,万物进入休眠状态;此时虽为盛冬,但地下的初阳渐升,生物的幼苗已经开始从地下滋生,也在为春天的阳生打下基础。

经过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四季轮回就是最典型的阴阳转化。再拿昼夜举例,早晨阳气升发,到午时,阳气最盛;随后,阳气开始向阴转化;到子夜,阴气达到顶峰,随后逐渐向阳转化,形成一个昼夜的交替。一日中,阴阳的变化也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变化。清晨到中午,人体之气随着自然界之气的阳气生发而逐渐旺盛,若是阳虚证患者,其症状就会较轻,故“旦慧,昼安”;午后到夜晚,人体之气又随着自然界之气的阳气潜藏而逐渐衰弱,阳虚证患者的症状就会加重,故“夕加,夜甚”。

顺应阴阳变化,方可养生

掌握阴阳平衡的规律,就能与自然相统一,顺应天地自然的物候变化,更好地指导养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们在饮食养生上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春季万物复苏,一切事物处于升发的状态。除了夜卧早起外,在饮食上应以养阳为主,多吃些辛温发散的食物,如豆豉、香菜、洋葱、韭菜、胡萝卜等,这有助于宣发肝气,促进人体阳气的生发。同时,可以适量饮用属性温热的花茶,如玫瑰花茶、月季花等。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比较亢盛,容易出汗。饮食上应以清热解暑、补气养阴为主。可以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如丝瓜、苦菜、赤小豆等,或适量饮用绿茶、乌梅冬瓜皮茶、酸梅汤等清凉饮品。秋季天气转凉,万物收敛,人体阳气开始内藏,阴气逐渐旺盛。饮食上应多吃些酸甘食物,如莲藕、葡萄、莲子、百合等,以及适量饮用鲜藕茶、蜂蜜柚子茶、西洋参麦冬茶等,能够起到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作用。冬季气候寒冷,阴气过盛,人体易出现阳气不足,因此可以在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上养护阳气。饮食上可以温补阳气为主,多吃些温性食物,如黑豆、乌鸡、牛肉等,适量饮用党参大枣茶、桂圆大枣茶、枸杞大枣茶等,有助于温中补阳,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男人壮阳,女人滋阴,应当如此吗?3

除了顺应四时养生外,昼夜的阴阳变化也可指导养生。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在晚上运动,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对的。坚持运动锻炼是很好的习惯,白天,人体阳气旺盛,适合进行户外活动;而到了夜晚,人体阳气逐渐内敛,这时需要休息和睡眠,以利于阳气的恢复和阴气的潜藏。如果在夜间仍然进行锻炼,可能会过度消耗阳气,导致阴气不易进入体内,从而影响睡眠。如《黄帝内经》记载:“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根据一日的阴阳变化,我们也可以选择适合的食物进行养生。如早餐可选用如大枣山药粥等,有助于提升阳气,补益脾胃;并可在早晨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功法,以生发阳气。到了夜晚,则适合饮用如乌鸡汤、远志枣仁粥,吃猪肉、鱼肉等,有助于补阴养血,安神宁心,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晚上可以选择练习一些静功,如罗汉卧功等,有助于敛阴入阳,促进睡眠。

男人壮阳,女人滋阴,应当如此吗?4

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住所。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古代皇帝在夏日阳气最旺盛时会选择到避暑山庄避暑。再如,水上从业人员长期处于寒湿环境中,往往容易导致阳气不足而生湿。因此,选择阳光充足、气候温暖的居所以恢复阳气,或食用温热性质的食物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同样,许多老年人或者阳虚体质的人群可以选择到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过冬。中医认为,在温暖的环境中过冬,可以有效减少寒邪带来的不适,并有助于阳气的恢复。此外,对于生活在气候炎热的南方地区、阳盛体质的人来说,选择到凉爽的地方避暑是明智之举,可以避免过热的气候加剧阳气的亢盛,从而导致病理性的热证。

责任编辑/陶宪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