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颗蜗牛心
作者: 胡平又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
我像往常一样带着一丝喜悦、一丝期盼,伴着熟悉的预备铃声,踏着健步来到了教室的门前。坐在教室前排的一位长相白净的小姑娘见我在门口驻足,笑容满面地迎过来,问道:“老师,您是我们的老师吗?”紧接着一群孩子一下子围拥过来,七嘴八舌地问东问西。唯独一个女生坐在教室的西北角,只是静静地坐着,惶恐的双眸里隐约噙着泪水。我本想着走过去弄清楚原因,当我与她对视的那一瞬间发现她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有意识地避开我的目光,那一刻我决定暂时不打扰她。
在孩子们的簇拥下,我挪步到讲台旁站定,示意孩子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保持安静。为了尽快认识孩子们,我让孩子们到讲台前一一做自我介绍,并提醒他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介绍自己,让老师一下子能记住你。孩子的各种绝招着实让我在开学第一天就记住了其中的一大部分。用F调给我唱完整首歌的韩沐恩,把我画成小仙女的高明月,给我讲《昆虫记》的葛睿博,还有识字大王宋博文……静下来的须臾,我好像听到了哭泣声,我循着声音望去,依然是西北角的那个女生。我走过去,试着用鼓励的语言来安慰她,换来的是她哭得更厉害了。后来,她好不容易在大家的安慰和鼓励下停止了哭泣,却依旧一言不语。整节课,我时不时瞥向她时,她总是不自觉地低下头,始终没有要与我交流的意思。看来这是个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相处,更不懂得怎样融入集体的孩子。我根据自己七八年的带班经验,判断要想打开这个孩子的心扉,首先要赢得她的信任,跟她“交心”。
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几乎都往外跑,只有她一个人在位置上不动,眼睛顺着后门向外张望。我向她走去,她似乎注意到了我。转头看向我,不过只有两三秒的时间又迅速低下了头。我从口袋掏出一根棒棒糖,放在她的口袋里,凑到她的耳边说:“后半节课,你坚持住没哭,没影响到老师和同学上课,你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非常不容易,这是给你的奖励,但是现在可不能吃,能做到吗?”她极其小声地回应着,根据口型,我断定她说的是“能”。趁热打铁,我赶紧问:“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我期待地望着她足有两分钟,若是在刚毕业那会儿,我肯定是没有这样的耐性。名字像数黄豆似的从她的嘴里一个一个蹦出来,但声音只有我跟她能听到。
一天下来,我庆幸自己对班级里每一个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特别是与坐在教室西北角的这个女生第一次有了只言片语的交流,这为以后我们共同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一切如常。可是在这一个星期里,她一次也没有举手发过言,虽然也曾被我主动叫起来,但每次站起来一句话也不说,无论我怎么鼓励都无济于事,她只是不住地流泪。这样的境况连续发生了3次,为了避免孩子对她“下定义”甚至另眼相看,课堂上我不再提问她,只是课后走到她的面前与她交流。可是每一次交流都以她的一言不发终止。现在想来,开学第一天我以为自己已经赢得了她的信任,那真是画饼充饥——自己哄自己。在一次次的鼓励加“糖衣”奖励不奏效的情况下,我也暗自在内心里埋怨自己,但每次看到她哀怨的眼神,我的内心瞬间又多了几丝怜悯,和她说话的语气便又和缓下来。几经周折,我终于明白——原来当堂学的内容,她基本不能及时掌握,其他孩子在幼儿园学过的知识她也几乎没学过。没有底气的成长或许是她选择不说话的最主要原因。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女生,我试着从她的父母那里寻找答案。在与她的父母近一个半小时的面谈中,我得知她自小就不爱说话,也很少跟其他孩子一起玩,以至于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她的幼儿园是在农村上的,也没有认真上过几天,学东西比别的孩子慢半拍,所以没少挨父母的批评。女生在父母口中的各种行为表现,确实在我的课堂上有所体现。接下来的连续几天,我都以各种理由鼓励和表扬她,虽进步不大,但是能看到进步就有变好的希望。我决定带着这只“蜗牛”慢慢地向前走。于是我又一次拨通了女生父亲的电话:“为了孩子能和班集体一起同行,希望家长配合我两件事,一是不要无端因为小事批评责骂孩子,也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成绩,孩子有进步了就多表扬;二是每天我会把当天所学的知识都发给家长,孩子回家后让她温习一遍。其他学校里的事情就由我来做,我们一起帮着孩子进步。”女生父亲听完连声说:“老师,一切都听您的,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算是比较欣慰,我遇到了一个打心底相信我并愿意积极配合我的家长。
面对这样有性格缺陷的孩子只能靠家人、老师和同学们对她注入满满的爱。至于零基础上一年级的孩子,要做的只能是“勤能补拙”。我利用专题班会课鼓励同学要互相帮助,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我给她安排的同桌也是几经考察遴选出来给她当小老师的,她的同桌每天利用下课间隙帮她温习当天学的知识,在难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每天中午,小老师和她带上标记的书本按时来到办公室一起再学一遍。尽管她学得真的有点慢,但是真的在一点一滴地进步。在这样和谐氛围的熏陶下,班里孩子相处得都非常友爱、和睦,大家会互相帮助,重点是她。一切看似无声的策划,目的却是那样明晰。
长期的坚持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某一天早读课,她进入教室时竟然跟我说了声“老师,早上好”。那一刻,我竟不清楚感动自己的是她的进步还是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以后的一两个月,感动的事越来越多——她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她还帮同桌订正了生字……
我们就该拥有一颗蜗牛的心,不断寻找适合她的最近发展区,用同等的配速与她同行。这是唯一一个,在我这些年带的这么多学生中一次也没被批评过的孩子。如果问我为什么,我也说不清。如果非要说一条理由,那可能是孩子虔诚的眼神总能打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