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教育视角下高中学业成绩提升的路径研究

作者: 刘佳媛

学业成绩是阶段性学习结果的重要参考维度,其高低程度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学习信心。随着新高考改革进程的推动,它在倒逼高中生兼顾学业成绩的同时,要求学生在高一期间厘清自身生涯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具备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能够科学选科和理性选择专业。生涯教育近年来在高中阶段备受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也是焦点,而目前关于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很少研究高中生涯发展能力的提升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生涯教育视角,研究学生生涯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为开展生涯教育和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提供新的视角。

〇 文献综述

(一)生涯教育的内涵界定

现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生涯教育进行了界定。王新凤和杨玉春提出生涯教育的概念,重点强调在心理发展、学业发展指导之外进行生涯发展指导的独立性。熊雪如从个体一生发展的角度,提出生涯教育是个人基于对周围环境的认知,面向一生所做的规划教育。王迎春也认为生涯教育要提升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同时要面向未来,帮助学生获得适应职业变化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与重要品格。

由此可见,生涯教育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融合学生、教师和家长多方力量,利用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生涯发展能力,助力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

(二)生涯发展能力与学业成绩

生涯教育可以提升高中生的生涯发展能力。生涯发展能力,包括决策自我效能、生涯适应力和生涯成熟度等。通过学校实施的生涯教育,学生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生涯发展能力水平,进而更好地完成高中阶段面临的选科、填报志愿和树立人生目标这三大重要的生涯选择,明晰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顾雪英等人建构的生涯教育实践模式能帮助学生显著降低选科过程中的决策困难、提升生涯发展成熟度、加深对高中学习意义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由表层向深层转化。

以往研究重点探讨了生涯教育模式的建构,以及生涯成熟度与学习动机的两两关系,在生涯适应力、决策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整体关系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不多,但是学业成绩和生涯能力的提升均是高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〇 研究模型与假设

(一)研究模型

本研究从生涯教育视角出发,基于生涯适应力和决策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验证生涯学习意义与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二)研究假设

1.生涯适应力

生涯适应力作为个体在其生涯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调节应变能力,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相关。对于高中生来说,越能够适应生涯变化,就越有可能理解生涯学习的意义,进而采取积极的行动,增加学习投入度,以提高学业成绩。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生涯适应力对学业成绩有正向影响。

2.决策自我效能

决策自我效能指的是决策者在进行决策过程中对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程度,决策者的自我效能越高,就越能做出更优化的决定。学生在面临生涯选择之时,越能够正确评估自己,了解外在环境的要求,就越能清晰自身与任务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而调动自身的行动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决策自我效能对学业成绩有正向影响。

3.生涯学习意义和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

学习投入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深入地进行思考,充满活力地应对挑战和挫折,并伴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投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观测指标,是学业成就的重要预测指标,是衡量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学生学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促进学生成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如果生涯发展能力对学业成绩有影响,那是如何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已有研究发现,学习投入与学习效果存在显著正相关,所以学习投入在理论上可能成为学生提高生涯发展能力与学业成绩的内在路径。而学生感知到的生涯学习与自身学业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成为生涯发展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因素。由于现有研究较少将生涯学习意义和学习投入放在统一框架下对生涯教育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所以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学习投入中介了生涯适应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正向关系。

假设4:学习投入中介了决策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之间的正向关系。

假设5:生涯学习意义中介了生涯适应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正向关系。

假设6:生涯学习意义中介了决策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之间的正向关系。

〇 研究方法

(一)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

收集和整理研究数据之后,本研究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变量

1.学业成绩

采用2023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语文、数学和外语成绩的总分作为学业成绩的评价指标。期末考试由扬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确保了考试的可靠性与公平性。

2.生涯适应力

采用“生涯适应力量表”测量学生的生涯适应力。该量表共有24道题,分为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4个维度。根据李克特5级量表的计分方式(1为不强,5为非常强),得分越高,表示学生的生涯适应力越强,发展能力越高。

3.决策自我效能

决策自我效能在于了解学生面临生涯选择时出现困难的原因,包括自我评估、搜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5个维度,共有25道题。根据李克特5级量表的计分方式(1为完全没有信心,5为完全有信心),总分越高,表示学生的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4.学习投入

采用“学习投入量表”测量学生的学习投入度。该量表包括动机、精力和专注3个维度,共有17道题。根据李克特7级量表的计分方式(1为从来没有,7为总是),得分越高,代表学生的学习投入度越高。

5.生涯学习意义

一共有6道题,根据李克特5级量表的计分方式(1为非常不符合,5为非常符合),总分越高,代表学生的生涯行动与学习之间的关联性越强。

〇 实证研究

(一)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组织学生进行测评。测评对象为扬州市两所高中的901名高一学生,其中甲高中461名,乙高中440名。删除无效问卷,一共有869份有效样本,其中甲高中为445份,乙高中为424份,有效率为96.45%。

(二)结构模型检验

通过拔靴法(bootstrapping),计算各路径系数的t统计量(t-statistic,是一种用于假设检验的统计量)。由图2可知,除假设1之外,其他路径系数的t值均高于2.58,通过了显著性水平的检验。统计结果经过5000次样本重复抽样,进一步说明模型结构的稳定性良好。

(二)中介效应的校验

在PLS中,中介效应占比(variance accounted for,VAF)是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比率。若VAF值小于20%,说明没有中介效果;在20%—80%之间,说明具有部分中介效果;大于80%,说明具有完全中介效果。由下表可知,所有路径的总间接效应均大于20%,进一步说明具备中介效果。除生涯适应力对学业成绩为完全中介效果之外,决策自我效能对学业成绩、决策自我效能对学习投入、生涯学习意义对学业成绩,以及生涯适应力对学习投入,均为部分中介效果。

〇 结论

本研究基于扬州市两所高中的数据,以PLS为实证研究方法,建构生涯视角下高中学业成绩模型,探讨了生涯适应力、决策自我效能、学习投入和生涯学习意义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并揭示了生涯学习意义和学习投入在上述影响过程中的链式中介作用,主要得到以下发现。

首先,随着学生的决策自我效能、学习投入和生涯学习意义的提高,其学业成绩显著提升。在全国新高考改革的实施与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各校都在积极发展本校的生涯教育。重视生涯教育,推动生涯教育的深入发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涯发展能力水平,而且能提升他们的学业成绩。

其次,学生随着自己的生涯适应力、决策自我效能、生涯学习意义的提高,其学习投入也显著增加。学生生涯意识的唤醒,以及生涯发展能力的提升,均有利于增加其对学科学习的投入程度。

最后,学习投入和生涯学习意义在生涯适应力和决策自我效能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的过程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生涯发展能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通过增进学生对生涯教育学习意义的理解和增加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投入程度这一中介链而产生的。尤其是生涯适应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可以通过生涯学习意义和学习投入的中介链产生,而非对学业成绩直接产生影响。

〇 建议与展望

生涯教育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生涯状态,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将选科与自身的未来职业及终身发展相联系,学会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也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生涯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水平。笔者借助本次研究建构的模型,并结合本地区近5年开展的生涯教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与展望。

(一)活化生涯课程,推行全程化生涯教育

根据学生在不同年级面临的客观环境要求和内在心理需要,通过测评解析、游戏体验、戏剧等多种形式活化生涯课堂,建立一套全程化、系统性的生涯课程。通过3年连续的生涯课程,学校可以形成有效的、全程化的生涯教育模式。从生涯测评的调查结果来看,本地区高中生重视自己的生涯发展,而且做出了一些具体的探索行动,愿意为了自己的目标付诸行动,但他们搜索专业信息的能力较为薄弱,且不能精确地进行自我评估。因此,对于高一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生涯规划课程的作用,可以把课程重点放在自我认识和了解环境信息的层面,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活动深入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提升对专业、大学、职业等信息的搜索能力。对于高二的学生,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专业、大学和职业进行深入探索,可以去实地参观,打破对专业、职业世界的幻想。而对于高三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学业紧张,所以教师应侧重于通过讲座的形式帮助他们增加心理弹性、耐挫性,提升自我效能感,建立成长型思维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做好生涯规划。

(二)搭建活动平台,开展多样化生涯体验

生涯活动是让生涯教育课堂的成效向外延伸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加深自我认识和环境认识的重要环节。笔者的学校一共开设了40门体艺课程,也有如化学实验、辩论赛、机器人设计等丰富的社团活动,还创设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涯活动,如生涯寻宝之旅、生涯人物访谈、生涯嘉年华、生涯情景剧和生涯规划大赛等,这些社团资源和活动可以吸引拥有不同兴趣的学生进入。一方面,有利于对自身生涯发展方向迷茫的同学,在活动中不断感受、思考和明确自己的兴趣,主动思考自身未来的发展,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自身的自律性和行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有明确生涯发展方向的学生开阔自己的视野,加深对专业、职业等外部环境的认识,让自己保持灵活性,在多样的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成长。

未来,笔者的学校也会根据学生兴趣类型的种类,配备生涯指导教师,开发更多有特色的生涯活动,如开展职场体验活动、开发职业实践基地等,给予学生充分探索的平台,让生涯规划意识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引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

(三)一对一咨询,提供个性化生涯咨询

学校统一的生涯测评、全程化的生涯规划课程和丰富的生涯活动,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共性的生涯困惑,而一对一的生涯咨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个人的生涯问题。例如,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的测评结果,引导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生涯发展路线。当学生遇到如兴趣与父母的期待冲突、兴趣与学科学习的优势不同等个性化的生涯困惑时,均需要生涯指导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生涯指导教师应根据生涯测评结果,以及了解学生个人的困惑,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生涯辅导,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本文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专项课题《优势视角下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编号:2023JY15-GL-L0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