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的夏天
作者: 朱自勖
不知是谁在楼下喊着我的名字,我打开窗户,海风带着咸味儿扑在我的脸上。
“毛哥,毛哥!”阿成的喊声还在继续着。
“哎,来了!”我急匆匆地出了门,来到院子里。
“听说了吗?老周店里的书上新了,他刚才告诉我的。反正咱俩的作业都写完了,顺便去看看?”阿成拽住我的手,不由分说地拖着我走出小区。
每年暑假,我都要去舟山的爷爷奶奶家过上1个月。舟山临海,是个消暑的好地方。因为年年都会到这里来,我便结识了同龄的阿成,还有小区对面书店的老板——他五十几岁,我们叫他老周。
老周这人挺特别,整天同我们十三四岁的孩子笑嘻嘻的,他开的书店也挺特别,店面不大,却专卖绝版的、市面上见不着的稀罕书,店名叫作“三味老书屋”,想必是仿着寿镜吾先生吧。
走进店门,新书都陈列在右手边的玻璃柜里,像保护珍贵文物似的。
“随便看啊,我这里书刚上新。”老周热情地招呼我们。
我的目光却定格在一本精装的蓝皮书上——《鲁滨孙漂流记续记》。“续记”两个字加粗加重,书扉描金,比家里的《鲁滨孙漂流记》好看了不知多少倍。
“喜欢这本?”老周竟不知什么时候走到我身边,“这是《鲁滨孙漂流记》的后传,主角一样,作者一样,就是发行量不一样!我可是‘淘’了许久才找到的。”
而我此时浮想联翩,“鲁滨孙”“续记”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回忆:“我上船的那天,船就开了。我们沿着海岸向北航行,计划横渡大洋,直达非洲。这是一条当时从南美去非洲的航线。一路上天气很好,就是太热。”……
“这书卖多少钱?”阿成的发问打断了我对《鲁滨孙漂流记》的回想,他也心有灵犀般地看上了这本书。
“至于价格嘛……”老周伸出两根手指,“200元。”
“能不能……”
“这次真不行。”老周掐断阿成的话头,“我光是进价就花了100多元呢!”
眼瞅着天近黄昏,我和阿成失望地走出书店。阿成的父母不会给他那么多钱买一本闲书,而我的父母远在南京,我不想也不好意思向爷爷奶奶要钱,只能另想别的办法。
我们走在人行道上,眼尖的阿成看到一块招牌矗立在饮品店门口。我们急忙凑过去,牌子上这样写着:本饮品店急需临时帮工1—2名,年龄不限,薪资待遇面谈。侧身走进小店的门面,原来里面是一间二居室房屋。一个女孩坐在沙发上,听我们说完来意后露出笑容。她说她叫思婷,与我、阿成一样过完暑假就上初二,父亲有别的工作,只留她和母亲看店,但是暑假顾客增多,所以需要一些帮手。思婷的母亲见我们只是初中生便有些顾虑,但听说我们帮干5天,每人每天只要20元后就爽快地答应下来。
“太棒了!”走出店门,我与阿成举手相庆,街巷中充斥着两个少年的笑声。《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语句又飘进我的脑海:“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感宽慰,就不再对着海面望眼欲穿,希望有什么船只经过了。可以说,我已把这些事丢在一边,开始筹划度日之计,并尽可能地改善自己的生活。”……
第二天下午1点,我俩按时到了店里。思婷的妈妈告诉我们不同饮品所对应的用料、咖啡及牛奶的位置、自动封口机的用法、调节饮品温度的方法……这一天不过来了十几个顾客,我们却忙得好像是店外排起了长龙。我把珍珠放成了红豆,阿成记错了顾客的点单号,就连思婷也泼了一些橙汁。思婷的妈妈越是安慰大家,我和阿成越羞愧——鲁滨孙可比我们强太多了!
又过了一天,虽然我的手指被封口机划伤了,但工作完成得挺顺利,伤口也很快就愈合了。此后情况越来越好,可算是熟能生巧。即使随后那天来了30多个顾客,我们也应付自如。
约定的最后一天,我和阿成告别了思婷母女,直奔书店。《鲁滨孙漂流记续记》静静地躺在柜中,我们的到来仿佛惊醒了它,书本的金边被晚霞照耀得闪烁起来。
“200块钱——我和阿成的。”我努力遏制住激动,把钱拿到结账台边。
“好不容易……才赚来的!”阿成喘着气说道。
老周看见两个大汗淋漓的少年,迟疑了片刻后,从我手中紧攥着的两张100元里轻轻抽出一张,“给你俩打对折。”他笑着点点头。
心中不知何时又飘来一段如歌似的话语:“离开小岛时,我把自己做的那顶羊皮帽、羊皮伞和我的鹦鹉都带上船,作为纪念。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把钱拿走。最后看了一眼丰饶美丽的岛上风光,我登上了甲板。”……
出门后,阿成意欲向左拐,却被我拉住了。“你去哪儿?”我微笑着问他。
“回家呀,怎么了?”阿成有些茫然。
“思婷不会不喜欢看书吧?”我暗示阿成。
“哈哈,那走吧!”阿成顿时心领神会。我们的手搭在对方肩上,大步向饮品店走去。
我们坐在沙发上。我坐在中间,手里捧着那本《鲁滨孙漂流记续记》,阿成和思婷坐在两边。
“毛哥,书往这边移些,我快看不见啦!”阿成嚷着。
我把书翻开到正文部分:“我把一个侄儿托付给一位船长。5年后,我见他已成了一个通情理、有胆识、怀抱负的青年,就替他买了一条好船,让他航海去了。后来,正是这位小青年竟把我拖进了新的冒险事业……”
窗外,夕阳在地平线上燃烧着。书页间泛起金色的墨香——那一定是成长的味道,我想。
指导老师:宋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