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弱德之美”
作者: 赵婧彤
弱德之美
“弱德之美”是叶嘉莹女士自创的一个词语。她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份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我第一次知道这个词,是在2021年新高考一卷的一篇作文范文中。那年的作文题目中有这样一句话:“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这句话,构成了我对高考作文题目的初印象,也勾勒出我的3年学习之路。
学海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会坦诚地将高一的自己称为“弱者”。三门不理想的理科成绩,让我每天倍感焦虑与痛苦。不会做的作业,低迷的考试分数,课堂上的尴尬与不知所措……在我心中,高一的痛苦甚至能与高三一较高下——高三是生理上的痛苦,而高一却是心理上的折磨。
彼时我很在意别人的目光,因此我为我的成绩感到羞愧。后来才发现,其他人根本不会在意你的跌宕起伏。你是你能抓住的唯一一根稻草,你必须自己往上爬。
很遗憾,我学到最后,也没能爬上来。但无妨,我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认清了我的平凡,这也为我接下来的两年学习锻造了一颗坚韧的心灵。我曾见过自己跌落谷底的模样,所以我不惧怕跌倒与挫折。
站在今天回看,我对过往心怀感激。
选择的力量
选择文科,是我从没后悔的决定。没有当初坚定的选择,我不会幸运地杀出重围,取得现在这般优异的成绩。我想,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逆流而上不如顺流而下,南墙未必凭蛮力就能撞破。
当然,选定了道路,就要坚持。高三真的很苦,6小时的睡眠支撑18小时的脑力劳动,每天与生物钟做斗争。两点一线的生活日复一日,我也会在深夜崩溃大哭,常常有考不好的试、不会做的题。有过怀疑,有过退缩。
但幸好,我选择了坚持。
成长的芦苇
“有‘弱德’的人,大凡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天生是弱者,却不自卑,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他们看似柔弱,像初生的芦苇那般稚嫩,一掰即断,但最终可以成长至狂风吹而不倒、天降炎热而不枯。”
在高中的3年,我这棵初生的芦苇不断拔节生长,最终变得坚韧、勇敢、持守。我第一次参加了作文竞赛,我获得了第一个省级一等奖;我在百日誓师大会上站在全校师生面前讲话,在二模总结大会上被表彰……
感谢每一科老师的耐心引导,感谢他们亦师亦友般的存在,让我从自卑变得自信,从弱逐渐至于强。我所在的2023届高三(2)班也在与我一起成长。我们的基础或许没有那么好,我们的成绩也曾经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一路走来,在荆棘遍生的道路上步履不停,最终实现蜕变,在道路的尽头获得了成功的芬芳。我永远深爱这个班集体。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
写给后浪
我一直觉得我是普通人,没有别人那般极高的天赋,也没有善于社交的性格。我没有把北京大学当作非去不可的目标,我也一直觉得我能进入中国最高学府之一是一个奇迹。所以普通人也能创造奇迹。哪怕你现在不够强大,没关系,保持你的“弱德之美”,你默默耕耘,终有一天,我相信,你终会成为强者。
你为何出发?因为路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