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有信,诚者自成
作者: 木子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到了战国初期,就剩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7个比较大的诸侯国,世称“战国七雄”。秦国是当时7个诸侯国中最弱,最被他国看不起的诸侯国。年仅21岁的秦孝公即位时,对自己及国家的处境和地位非常着急,于是发布了求贤令,广招人才。
秦孝公的求贤令,吸引来了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改革家——公孙鞅,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商鞅。商鞅来到秦国后,与秦孝公畅谈了3次,最后说得秦孝公连连称赞,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虽然商鞅获得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但他并没有急着颁布新的法令,而是先到都城南门外,当着很多百姓的面,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杆,并且贴出了十分诱人的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我就赏他十两黄金。”
不一会儿,城门口就聚集了好多人。好多人都对这十两黄金动了心,只不过他们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都怕扛了木头却没有得到钱,自己不仅白费工夫,还会成为被人的笑柄。商鞅知道老百姓怀疑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高到了五十两。可是赏金越高,大家就越觉得难以置信,更没有人敢去扛这根木头。但是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人禁不住这五十两黄金的诱惑,从人群里走了出来,说:“我来!我来!”他挽起衣袖,扛起木头就朝北门走去。他一到北门,商鞅就传令将五十两黄金赏给他。这件事一传出去,就轰动了整个秦国。老百姓都纷纷议论:“商鞅真是个说话算数的人,有了这样的好官,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
第二天,老百姓们又跑到城门口,看还有没有木头立在那里。结果大家并没有发现木头,而是看到了商鞅颁布的新法令。法令里有很多利于百姓的条文,老百姓也丝毫不怀疑这个法令的真实性。因此,他们努力耕田织布,积极参军打仗,靠英勇杀敌、多立战功来赢得地位和财富。自此,秦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而在商鞅“立木为信”的400年前,却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是周朝的最后一个君王,他当政的时候昏庸无道,不管理国家,整天在后宫和美人嬉戏玩闹。周幽王特别宠爱一个叫褒姒的妃子,每天都哄她开心,什么条件都满足她,但是褒姒还是不开心,很少露出笑容。周幽王想了非常多的办法来逗褒姒,想让她笑一笑。即便如此,褒姒还是沉着脸,故意不笑。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周幽王带着褒姒出去游玩,他们到了骊山烽火台。周幽王一个接一个把烽火台点燃,各地的诸侯很快就收到了消息,以为国都受到进攻,纷纷率领军队前来救援。可是当各路诸侯匆忙赶到骊山脚下时,却看见周幽王和妃子在高台上饮酒作乐,根本没有什么敌人,这才知道自己被国君戏弄了,诸侯们不敢发脾气,只能悻悻地率领军队返回。褒姒看着平时气度不凡的诸侯们,被戏耍后都是一脸的狼狈相,觉得很好玩,忍不住笑了。周幽王一见平时宠爱的妃子终于笑了,心里也开心极了。
等诸侯们都退走了以后,周幽王又让士兵再点燃烽火,诸侯们又急匆匆地带着军队赶来了。周幽王和褒姒一见诸侯们又上当了,在烽火台上一起哈哈大笑。就这样,周幽王反复点烽火,戏弄诸侯。最后,当烽火再点燃时,已经没有一位诸侯再上当了。
过了不久,周幽王想立褒姒为皇后,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为了达到目的,他废掉了皇后和太子。皇后的父亲是申国的国王,听到自己的女儿被废,非常生气,立刻联络别的国家,发兵攻打周朝。周幽王赶紧下令点燃烽火,召唤诸侯。可是诸侯们已经不再相信周幽王了,任凭烽火不断,就是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援。很快,周朝的国都就被攻破了,周幽王被迫自刎,褒姒被抓走,周朝从此灭亡。
一个立木为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诚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诚实守信依旧是基本的美德,依旧要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学习、工作和与人交往中,要求大家认真踏实、实事求是、真诚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