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鼻出血的原因和诊断
作者: 李玉霞
鼻出血是青少年较为常见的症状,大多数情况下,偶尔发生的鼻出血能迅速自行止血。然而,当鼻出血频繁发生时,这可能不仅是鼻腔局部的小问题,而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提示着某些潜在的健康隐患。
青少年鼻出血的原因
1.局部原因
鼻腔干燥:秋冬季节气候干燥,空气湿度降低,鼻腔黏膜水分流失加快,变得干燥脆弱。青少年的鼻腔黏膜相对更为娇嫩,更容易因干燥而破裂出血。此外,长期处于空调房间或暖气环境中,同样会导致鼻腔黏膜水分过度蒸发,增加鼻出血的风险。
挖鼻习惯:青少年可能会因鼻腔不适,如瘙痒、有异物感等,不自觉地用手指挖鼻孔。这种行为易损伤鼻腔黏膜,导致鼻黏膜下的血管破裂出血。如果反复出现挖鼻行为,受损的鼻黏膜难以完全愈合,可能会引发频繁鼻出血。
鼻窦炎:鼻窦黏膜在炎症的刺激下,会出现充血、肿胀,进而分泌大量脓性分泌物。这些分泌物的长期刺激会使鼻黏膜处于充血、易破损状态,轻微的外力作用如擤鼻、咳嗽等都可能导致鼻黏膜出血。若鼻窦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持续存在,鼻出血可能会频繁发生。
鼻外伤:青少年活泼好动,在进行体育活动、玩耍等过程中,若鼻部遭受外力撞击,可能导致鼻骨骨折、鼻黏膜撕裂等损伤,引起鼻出血。
2.全身原因
血液系统疾病: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当青少年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若鼻腔黏膜出现破损,可能因血小板无法正常发挥凝血作用,导致出血不易停止,从而出现频繁鼻出血的症状。②白血病: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血细胞的生成,导致血小板减少,进而导致凝血机制受损,引发鼻出血。同时,白血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合并感染,鼻腔黏膜可能因感染而充血、出血。
心血管疾病:当青少年血压升高时,血管内压力增大,鼻腔内的血管较为薄弱,容易破裂出血。特别是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易使血压进一步升高的情况下,鼻出血发生的概率更高。若高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鼻出血的情况就可能反复出现。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胶原蛋白是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的重要物质。青少年若长期挑食、偏食,导致维生素C摄入不足,血管壁的弹性和韧性会下降,容易破裂出血;缺乏维生素K会影响凝血因子的活性,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进而引发鼻出血。
鼻出血的症状表现与诊断
症状表现:鼻出血时,血液通常从鼻孔流出,有时也可能反向流入咽部,导致患者出现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等症状。鼻出血量因人而异,轻者可能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则可能呈喷射状,短时间内大量出血。
诊断:当青少年出现频繁鼻出血时,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鼻出血的频率、出血量、出血诱因、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等。接着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鼻腔局部情况,观察鼻黏膜是否有破损、糜烂、充血,鼻中隔是否偏曲等。同时,为了排查全身因素,可能会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测量血压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必要时,还会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