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青少年脑卒中
作者: 叶仁静 宁威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脑卒中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部分患者在康复后也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问题。此外,受多重社会因素影响,脑卒中已不再局限于中老年人群,青少年人群同样存在不可忽视的发病风险。本文将介绍青少年脑卒中的基础知识、预防手段以及应对策略等。
青少年脑卒中概述
脑卒中作为全球范围内第二大死亡原因及致残病因,其主要类型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约占80%)和出血性脑卒中(约占20%)。在既往社会以及大众的普遍认知当中,脑卒中这一类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但随多重致病因素的影响,脑卒中已经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青少年脑卒中的特殊性包括病因复杂繁多、危险因素较多、临床表现多样。
引发青少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引发青少年脑卒中的风险因素包括疾病认知不足、生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脑卒中并不属于青少年人群的高发疾病,因此青少年往往对相关疾病缺乏警惕和预防意识。在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节奏逐渐增快的基础现状下,无论是学习压力还是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成为影响脑卒中发作的危险因素。例如:长期熬夜、高脂肪高糖饮食、缺少运动锻炼,以及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都是脑卒中较为常见的诱发因素,也是主要危险因素。而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缺乏体重管理与定期体检意识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青少年脑卒中的患病风险。此外,一些日常生活中相对较为少见的危险因素,如长期口服避孕药、卵圆孔未闭、风湿性心脏病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青少年脑卒中的发生。
青少年脑卒中的发生机制及危害
脑卒中的主要的发病机制与人体血液以及血管功能息息相关。无论是不良饮食还是不良作息习惯,都会对青少年血管组织造成进行性影响。例如:长期高脂肪或高糖饮食会逐渐在青少年血管壁中形成粥样斑块物质,并且攀附于管壁上,这一物质的逐渐增多将会导致血管管道狭窄,导致血液流速降低。当形成实质性堵塞时,血液当中能够供给给脑组织的有效养分将无法再经过血管抵达特定部位,脑细胞会逐渐缺血缺氧。当缺氧超过一定时间可能会导致脑细胞死亡,出现脑梗死的相关症状,甚至直接威胁生命安全。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这一过程略有不同,在粥样斑块组织影响导致的血管壁功能异常状态下,高流速及高压状态的血流会不断撞击异常的血管壁,并导致血管壁逐渐变薄,甚至引起管壁膨出,最终因血流压力过大冲破血管壁,形成脑出血相关症状。
对于青少年人群来说,脑卒中若能及早发现并及早干预治疗,通常会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同时,脑卒中是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脑血管疾病,预防比诊治更重要。此外,脑卒中还具有高复发特点,即使青少年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若后期生活管理不当护理有误,仍要面对复发风险。
青少年脑卒中的早期征兆
脑卒中作为一种进行性发展疾病,青少年患者同样具有一些早期征兆,可以通过一些预警信号及早发现并及早处理。这些信号通常与神经系统功能有关,如眼前发黑、口眼歪斜、头晕、站立不稳、走路跑偏、手脚麻木无力、记忆力突然下降甚至晕倒等。如果以上症状反复出现或无法缓解,乃至进行性加重,青少年就应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检查与治疗。青少年及家长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异常神经症状引起重视,避免延误病情,影响后续治疗。
快速判别青少年脑卒中的方法
面对青少年脑卒中,有一项基础快速判别“120”原则:“1”指看一张脸,即观察患者面部是否存在不对称及口角歪斜等异常反应;“2”指查看2 只胳膊,即将两只胳膊平行举起,观察是否存在单侧无力或其他异常症状;“0”指聆听,即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语言表达不清甚至表达困难的情况。上述3 条评估事项,若均存在异常情况,应立即拨打120,接受诊断与治疗。
青少年脑卒中预防措施
观察与评估自身生活方式,识别是否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熬夜、不规律作息、不健康饮食等。青少年应及早戒除并改善这些不良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减少日常饮食中盐分、糖分以及脂肪的摄取,确保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充分补充,通过“运动+ 饮食”的方式维持健康体重及其他基础生命体征。运动能从三方面预防脑卒中,一是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脑的血流量;二是扩张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的聚集性,从而减少血栓形成;三是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可以预防动脉硬化。
二级预防一般应用于已经出现相关风险问题、早期征兆反应的高风险人群,目的在于及早干预并降低疾病风险或预防疾病复发。具体措施包括遵医嘱用药、定期检查以及相关手术治疗干预等,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充分配合开展相关康复治疗手段,在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运动康复、语言或相关功能锻炼等。
结束语
由于多重因素影响,青少年人群已经属于脑卒中的高风险人群范围,年龄因素也不再是判断脑卒中发生与否的重要标准。青少年通过长期维持健康生活方式、改善与调整不良习惯、学习正确的疾病预防及健康知识,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