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学语文课堂,润心理健康之花

作者: 潘正云

于小学语文课堂,润心理健康之花0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具有正确思想观念的全面型人才。心理健康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拥有健康认知与心理。

依托学科融合模式,助力学生亲情感知

充满趣味性与灵活性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助力心理健康知识融合时,可以首先基于学科融合模式,归还学生主体,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多种策略感知教学内涵,达成更高质量的育人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文章时,可以首先基于音乐学科知识的融入,将展现亲情的乐曲作为课前导入环节,让学生充分明确本节课的教育主题,并在学生心中扎根亲情和敬爱父母的心理认知。此后,依托美术知识的融合,鼓励学生以手工制作等形式为父母创作感谢贺卡。学生可以通过以上实践过程激发学习热情,并通过回顾自己与父母相处时的温馨画面,形成良好的心理认知,有助于学生建构温馨的家庭氛围。

依托实践活动创设,助力学生友情认知

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与正确的集体观念,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融入社会和集体所需要的关键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依托小组合作,加深学生对友情和集体的认识。

例如:教师可以将“对信任的理解”作为教学引导环节,让学生分别扮演指引者和盲人的角色,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互帮互助的意义,从而赋能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可以更加珍惜友情。此外,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即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能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压力,还能使学生在感知友情和集体观念的同时享受语文学习,并依托氛围和情境的创设浸润学生心灵。

依托信息技术应用助力学生对爱国的理解

随着我国数字化技术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逐渐成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教师在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可以积极融入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并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场景,以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同时赋能小学生健康观念与习惯的养成。

例如: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一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进行《军魂》《狼牙山五壮士》等文章教学时,科学应用数字化手段,为学生展示网络图片或视频资料,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更加正向的情感认知。助力学生对爱国的理解,为他们今后树立良好观念和健康心理奠定坚实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是赋能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多元教学活动的创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质量,在潜移默化中助推小学生的成长与学习,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挑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