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中心理疏导与情感引导策略

作者: 杭勇

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对学生的智力、情感、社交以及身心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与情感引导,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利用音乐故事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与困难

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用音乐故事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意义的音乐故事,通过讲述音乐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音乐家如何克服挫折、战胜困难最终实现梦想,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深刻感受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讲述音乐故事时可以播放音乐家的著名乐曲,引导学生从乐曲中理解音乐家创作时的情感,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以小学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连绵白桦林》中的“波兰舞曲 天鹅湖组曲(选段)跳蚤之歌”为例,这首作品由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在《天鹅湖》首次公演时,由于导演和演员的失误,大部分音乐被删减,致使公演失败。尽管《天鹅湖》在公演失败之后逐渐被大众遗忘,尘封了十八年,但柴可夫斯基并未气馁,他始终坚持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学习音乐家的精神,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的心理素养。

营造合适的音乐情境进行心理疏导与情感引导

在小学音乐教育当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更好地进行心理疏导与情感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挑选一些欢快的音乐,为学生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的感染力缓解自己的压力。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内容,教授学生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让学生在今后遇到压力时能够自我调节情绪。

开展团队合作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要求学生之间互相信任。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合唱活动,促使学生学会沟通、协作和分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确保学生在合唱当中能够团结合作,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强化团队精神,同时增强对集体活动的责任感。

以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声中国娃》中的《草原赞歌》《好一个土娃子》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舞游戏,同时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教师在讲台上唱出一句歌词,各小组成员根据歌词的含义做出不同的肢体动作。通过这样的游戏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释放自身的压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大合唱,将草原赞歌的气势唱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