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融合的策略
作者: 屈蒙琦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剖析科学实验活动的特点,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与发展。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价值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综合实践型课堂构建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小学科学实验活动是发展学生个人认知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科学现象、理解科学原理、掌握实验技能。此外,科学实验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通过参与科学实验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及认知。所以,教师应认真剖析科学实验教学活动,找到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充分运用小学科学实验活动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将科学实验教学和德育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打造出高效率的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实验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 实验准备:从小事做起
实验是通过实践探索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理解科学知识的含义,更要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还要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所以,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切实地参与实验过程,达成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实验与生活的贴合度较高,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准备,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培育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一年级《谁更容易吸水》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准备海绵、纸巾、手绢等实验材料,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2. 实验合作:学会助人,学会感恩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所以教师要在课堂倡导学生相互合作。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完成实验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相互合作来提高其团队意识,建立协作共赢的思想,在合作过程中突破学习难点。
教师可以按学生的能力进行均衡分组,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活动。此过程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科学思想认知,还能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进而发展德育素养。例如:教师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能力均衡,选出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为每位同学分配任务,如操作员、数据记录员、实验现象记录员、实验结果整理员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及感恩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发展,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
3. 实验结果:学会反思,学会自省
实验就是不断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同操作会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同,所以小学科学实验常常会碰到实验结果不同、实验失败等情况,而这些都与学生的操作息息相关。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时,可以从实验结果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育学生自我检测、自我反思的意识与能力,提升德育教育成效,同时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四年级《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时,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电路连接的理论知识和检测方式,在此基础之上,教师为学生分发简单的电路连接材料,让学生自行操作模拟安装照明电路。当学生遇到电路连接失败等情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电路连接会失败?哪里出了差错?再结合实验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节知识的认识,同时培育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从而保障学生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4. 实验主题:提高道德意识
在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中,知识与生活不可分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知识与生活相关联。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与小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开展实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教师可以进行实验主题剖析,通过实验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自然发展状况,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五年级《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时,本节课的实验展示暴雨对人们生活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教师在开展本节实验活动的时候可以借助这一实验主题,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主题教育,让学生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道德意识,进而促进德育教育工作在课堂中的发展。
小结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人格、思想的培育,如以陶行知教学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将德育内容与科学实验活动进行有机整合,挖掘实验活动中的德育切入点,不断地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同时培育学生的品德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