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为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 王蕾 杨硕

近几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解决此问题的两个主要抓手。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相辅相成、和谐共育。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1.考试焦虑

在初中阶段,课业负担重,学业压力大,一些初中生会出现考试焦虑,如考前出现失眠多梦、频繁上厕所等情况。在长期身心疲惫、压力过重的情况下,初中生稳定情绪的能力下降、对自我的控制力减弱,很容易情绪失控,出现攻击性行为,进而形成焦虑、抑郁、无助的心理状态。

2.早恋现象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该阶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渐走向成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想要和异性交往。青少年虽然有对异性交往的渴望,但对爱情却不了解,很多时候错把友情当成爱情。除此之外,有的学生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关注,尤其是留守儿童,长期爱的缺失会让他们渴望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如果这时得到了同龄人的关心,就很容易陷入情感误区。

3.学业倦怠

部分初中生出现学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毫无兴趣,敷衍、厌烦,学习情绪不佳,不愿意尝试且常常自我贬低,经常请假、逃学、旷课,或辍学等。

4.网络成瘾

现如今许多初中生迷恋网络,花费大量时间浏览网页、聊天、看视频、玩游戏等,把本该用在写作业或休息的时间都用来上网,导致网络成瘾,进而学习成绩下降。

5.人际关系不良

主要表现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紧张。中学生处于人生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充满矛盾的时期,既想要有更多的独立与自尊,同时又期望关心和抚慰,在面对老师和父母时容易产生冲突。随着青春期的来临,他们需要倾吐烦恼,交流内心感受和秘密,加之这时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所以在交流过程中可能因逆反心理与对方发生争执。

6.自我意识模糊

主要表现为自卑,对自己评价过低或不全面,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只看到甚至放大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即使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因认定“我不行”而放弃追求。同时,还伴有害羞、不安、忧郁等情绪体验。

家校合作:为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0

家校合作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

1.理论意义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童年时代由谁带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着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学校则是孩子系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家校合作能够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指导。

2.实践意义

学校与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是近年来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参与意识薄弱,更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往往忽视或置之不理。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和疏导学生的责任在学校,而忽略了自身在教育孩子方面(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也负有责任和义务。此外,部分学校同样没有把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往往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谈不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因此,应加强家校合力,共同助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

如何通过家校合作保障初中生心理健康?

1.设立共同目标,提高重视程度

学校与家庭要提高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对初中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要共同制订清晰、具体的合作目标,确保合作行动有的放矢,聚焦于学生学习进步、品格养成、身心健康等关键领域。根据合作目标,家校共同设计实施步骤、责任分工、时间安排等,确保合作活动有序、高效进行。此外,学校与家庭需定期对家校合作的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收集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合作策略,持续改进合作质量。

2.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合力发展

学校应尊重家长的教育权利和主体地位,家长应理解并尊重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做好支持和配合。双方以平等、尊重、信任为基础,构建开放、包容、合作的家校关系。许多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都与家长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学校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和父母保持密切的关系。在对孩子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有家庭教育的支持,这样才能把教育的作用最大化,才能更好地预防和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初中生健康发展。

3.树立危机意识,及时识别干预

家庭与学校应树立危机意识,全方位关注并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危学生一般可以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类,显性的高危学生常会得到较为专业的持续关注,而隐性的高危学生因未表现出明显症状,常常容易被忽视。为了更好地对每一个心理高危学生进行有效关注与干预,需要建设“全时全程”的家校社心理危机联席干预机制,以减轻学生突发心理危机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总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维护需要家校全域、全程和全员的关注、参与和支持,从而为初中生群体的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生态。

家庭与学校应重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教育引导,家庭教育辅助,共同做到预防为主,以提升初中生的心理素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