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身学习,守河清海晏
作者: 谢欣怡
君子有言:“学不可以已。”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在熠熠闪光的学习途中,我们曾看过花海、有过崎岖,一路走来,受益颇多。
古人之学习,以道义修其身,明其德,为社稷,护安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知识分子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即“修身”。他们认为,学习是修身养性的,与友人一同吟诗作赋,谈古今,畅未来,可谓美哉。“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讲的是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学的经历。那日寒冬凛冽,杨时碰巧有疑难想请教老师,来到老师家中,见老师正在熟睡,便不忍相扰,于是在门外苦苦守候。等到老师醒来,他们的脚已被大雪掩埋一尺多深。纵然杨时已过不惑之年,依然尊师如故,虚心请教,可见古人求学之执着。匡衡凿壁而借光,倪宽带经而锄,古人爱读书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丰盈与思想的升华,最终踏上了卓越不凡的征程。
读书的妙处很多,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驱走迷茫,对抗平庸,涵养静气,拓宽知识的广度,于无声中给予你一点一滴的滋养。而在今天,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科技教育日新月异,学习观念与方式不免受到影响。许多人急功近利,忘记初心,无法做到静下来读书,生命注定是一片荒芜。那么,吾辈青年该如何培养自己在新时代的学习观呢?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日新月异是这个时代最生动的写照,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中,我们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追求终身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进步的过程。谭婷是我国第一位聋人律师,她曾因事故而丧失听力,但她永不气馁,在特殊学校连跳两级,用3年完成法考,每天学习口语和手语,成为中国首位聋人律师。她不忘初心,十来年无偿为聋人维权,成就了个人的人生价值。我们作为年轻一代,也要学会勇敢坚强,克难奋进。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生逢其时,当勇立鸿鹄之志,以铁肩担起时代的重任,笃学敏行,将个人与时代相连结,守护祖国的河清海晏,书写民族复兴新篇章!
点评:
本文论点鲜明,议论过程入情入理,甚见精纯,语言典雅且灵动,行文时将名人轶事信手拈来,并引用至理名言,文气充沛,足见小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