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认知与管理

作者: 王珏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认知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将P90(同性别、年龄和身高儿童血压的第90百分位)≤收缩压和(或)舒张压P95,且不同时点间隔大于1~2周时则可确诊高血压。

基于3次独立的血压筛查,我国6~17岁的城市儿童青少年中大约有4%患有高血压。男孩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孩。由于膳食及生活习惯不同,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存在明显地域差异,普遍为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中西部,具体表现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中南,且城市儿童青少年患病率高于乡村。此外,各民族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也较大。随着对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不断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临床表现可出现头痛、鼻出血、眩晕、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无法集中、呼吸困难、胸痛疼痛、心跳加速和晕厥等症状。《中国继发性高血压临床筛查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中指出,与成人相比,儿童青少年多见继发性高血压。儿童青少年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有肾脏疾病(肾实质、血管异常)、心脏疾病(主动脉狭窄)、内分泌系统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嗜铬细胞瘤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其中肾实质性异常占75%左右。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常见有遗传、肥胖、超重、早产、低出生体重、睡眠不足及环境等。其中,肥胖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管理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时期血压升高会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因此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治疗和管理方案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治疗,其中,改变生活方式是第一步,这也是推迟药物治疗、提升降压疗效的关键途径。

饮食上要做出显著改变。首先要减少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如少吃腌制食品、快餐和零食,将膳食中每日的胆固醇摄入量限制在300 mg以内,饱和脂肪摄入量限制在每日摄入总热量的10%以内,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2~2.5 g(每日钠的摄入量不超过1~1.5 g)。此外,要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如香蕉、橘子、菠菜、油菜等含钾丰富的食物,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钠。

运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选择自己喜欢且能够持续进行的运动类型至关重要。有氧运动是首选,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跳绳、跳舞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坚持30分钟到1个小时。运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心率,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血压。适当的抗阻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也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代谢率。若为2级高血压,应暂时禁止参加高强度运动、避免竞技运动,直到血压水平稳定为止。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认知与管理0

充足的睡眠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环节。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3~5岁儿童应保证每天10~13小时睡眠;6~12岁儿童应保证每天9~12小时睡眠;13~17岁青少年应保证每天8~10小时睡眠,有助于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减少因疲劳和压力导致的血压升高。

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儿童青少年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们学会管理压力、释放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与孩子沟通、鼓励其参加兴趣班及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帮助其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监测血压与定期体检也是控制和预防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儿童青少年,建议每日进行血压监测,以了解血压的控制情况,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血压稳定。如果血压控制良好且稳定,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监测频率,但不应低于每周1次。要想精确测量血压,袖带的选择至关重要。儿童青少年应该使用适合其上臂周长的袖带且袖带气囊至少应覆盖上臂的2/3。根据不同年龄和体形,可以选择不同尺寸的袖带,如3~5岁儿童通常使用SS袖带型号,6~11岁儿童使用S袖带型号,而多数≥12岁的青少年则可以使用成人袖带。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控制。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儿童青少年的血压控制情况,包括血压是否稳定、是否达到目标水平,并评估靶器官的功能状态等。根据体检结果,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当出现高血压、高血压靶器官损伤、2级高血压,以及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无效等情况时,建议患儿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