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作者: 卜菊梅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儿童作为特殊群体,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会受到电视、电影和互联网等社交媒体的影响。因此,研究大众传媒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帮助我们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大众传媒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大众传媒中存在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儿童可以在看电视、玩游戏等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认知、扩宽视野,形成综合性较强的知识体系,从而不断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电子媒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众媒介中大量的影像资源、动漫建模因其明亮的色调、新颖的造型深受儿童喜爱,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为儿童提供创意素材,还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3.提供社交互动和情感支持

随着大众对电子媒介的依赖,许多儿童会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与朋友一起聊天、一起玩游戏,以此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互相倾诉内心想法,寻找情感支持和角色认同,逐渐提高了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大众传媒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1.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

大众传媒中的信息往往呈现出表面化、碎片化的特征。由于儿童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他们的认知会被大众传媒繁多的影像所牵动,不能形成完整、系统的思考,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减弱等问题。

2.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由于大众传媒传播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传播内容中的暴力、色情、恐怖场景会冲击儿童的是非观,引发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长期接触不良信息还会影响他们的道德观念。此外,大众传媒中的广告和商业信息也会对儿童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产生负面影响。

3.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儿童时期是自我概念和社会性缓慢发展的阶段,儿童通过与他人交往,能够形成初步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儿童与大众传媒接触过多,会减少与身边人的交往、沟通、表达,容易形成内向、闭塞的心理特征。

应对大众传媒对儿童心理健康消极影响的策略

1.家长和教育者的引导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成为儿童正确运用大众传媒的引导者。在使用大众传媒时,家长和教育者要注重寻找恰当的教育契机,与儿童一起分析媒体内容传递出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儿童学会批判丑恶事物,形成正确是非观念,不断培养批判性思维。

2.选择适合儿童的媒体内容

在运用大众传媒时,家长和教育者要引导儿童学会正确筛选,选择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内容进行观看、学习,减少不良内容对儿童心理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

3.建立健康的大众传媒使用习惯

家长应该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大众传媒使用习惯,合理安排使用时间,避免过度沉迷。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儿童进行户外活动、阅读等其他有益的活动,丰富儿童的生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