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下,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

作者: 拓晓萍

抽动障碍是指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常在儿童时期发病。儿童抽动障碍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功能,还会导致儿童出现社交障碍,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发育。本文针对中医视角下抽动障碍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介绍,以及中医治疗方法,旨在增加公众对该病的认知。

中医视角下的儿童抽动障碍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未发现与抽动障碍对应的病名记载,但在检索相关文献并对比临床症状的过程中发现,古籍中记载了许多与抽动障碍相似的症状。在《幼科折衷·上卷·急慢惊风》中出现过“慢惊属阴……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腑,故胃中有风,瘛疭渐生,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复动摇不已也”的描述;在《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中记录过“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在《温病条辨·痉病瘛病总论》中记载着“谨按痉者,强直之谓,后人所谓角弓反张,古人所谓痉也。瘛者,蠕动引缩之谓,后人所谓抽掣、搐搦,古人所谓瘛也。”

综合这些古籍记载来看,中医将抽动障碍归属到“慢惊风”“肝风证”“瘛疭”“筋惕肉瞤”的范畴,仅从“肝风证”来看,中医认为肝亢生风是诱发抽动障碍的主要因素。小儿抽动障碍的成因还与先天禀赋不足、外感风邪、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其中,先天禀赋不足是指胎儿出生时体质较弱,脏腑功能不健全;外感风邪则是指儿童受到阳风之邪,外邪入侵,风气通于肝,肝风内生,风邪上扰头面,出现抽动症状;情志失调是由于儿童情绪不稳定,如家长过分宠溺或过度责骂而导致肝气郁结、肝郁化火,火极生风,肝经循经上行头面,出现头面抽动。

抽动障碍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1.自卑感与社交障碍

抽动障碍导致的相关症状,会使儿童在社交场合与同龄人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很容易导致儿童出现尴尬、不安等情绪,害怕被同龄人嘲笑、排斥,对心理造成影响,从而产生自卑感。而这种自卑感会进一步影响儿童的社交能力,使他们难以与同龄人建立良好关系,导致产生社交障碍。

2.焦虑及抑郁情绪

抽动障碍导致的症状有时是不可控的,若在公共场合突然发作,儿童无法控制抽动症状,很容易感到无助和沮丧,进而引发焦虑情绪。如果长期反复出现抽动症状,儿童可能会产生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

3.行为问题及攻击性

一部分出现抽动障碍的儿童可能表现出注意力缺陷、焦虑及抑郁等情况,同时会对自己和周遭事物感到愤恨,并因此出现破坏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由于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在以激烈的方式发泄过后,很容易对因自己情绪失控造成的后果感到愧疚。这种情绪上的反复折磨会进一步加剧儿童的心理负担,从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中医视角下,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0

4.学习困难及注意力不集中

抽动症状发作时,儿童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因此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而学习成绩下降带来的挫败感,将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5.睡眠障碍

抽动障碍患儿睡眠质量下降与白天的抽动严重程度相关。抽动障碍患儿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安、呓语、夜惊、梦游等。长期的睡眠质量下降,会进一步恶化儿童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儿童抽动障碍的中药疗法

中医在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时强调整体观念,通过对抽动障碍患儿的整体评估,确定是否同时存在心理-社会-行为问题,如抽动症状未影响学习、生活或社交活动,可以随访不干预。中医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原则为息风止动,平衡阴阳。

1.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在中医观念中,儿童抽动障碍是阴阳失调、气血不和导致的,因此在治疗时应做好气血的调和,并采取平衡阴阳的治疗策略。常采用归脾汤、逍遥散等具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调和气血功能的中药方剂,以改善儿童抽动症状。

2.祛风邪、舒筋脉

如果是外感风邪导致的儿童抽动障碍,在中医辨证论治时,则会采用祛风邪、舒筋脉的治疗方法。运用银翘散、菖麻熄风汤等方剂随症加减,达到驱散风邪、舒筋活络的作用,进而缓解儿童的抽动症状。

3.疏肝理气、调畅情志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儿童抽动障碍的重要诱因之一,而情志又与肝脏有关,因此在治疗时会采取疏肝理气、调畅情志的治疗策略。常选用天麻钩藤饮或温胆汤等方剂治疗,达到疏肝解郁、健脾化痰、调和气血等作用,进而改善儿童的情绪状态,同时减轻抽动症状。

儿童抽动障碍的其他中医治疗策略

有些儿童可能无法接受口服中药治疗,也可以通过其他治疗方法改善抽动症状。

1.耳穴疗法

采用耳穴贴压法或耳穴电刺激法,主穴包括皮质下、神门、心、肝、肾、脾、交感等,配穴随症状酌加。

2.推拿疗法

推拿是通过按摩、揉捏等方法作用于相关经络和穴位。例如:推揉脾土,捣小天心,揉五指节,运内八卦,揉涌泉和足三里等,以达到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的作用。此外,推拿疗法不仅可以缓解儿童的抽动症状,还能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

3.拔罐疗法

拔罐是利用负压作用,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和寒气,从而起到治疗抽动障碍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因外感风邪致病的儿童患者,拔罐治疗的效果尤为显著。

虽然,中医中没有“抽动障碍”这样的专有名词,但对同类型疾病也积累了大量的治疗经验,因此可以借助中医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