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儿童如何科学运动

作者: 陈雅静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与免疫、遗传、神经调节等多种机制相关,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咳嗽、喘息、气促、胸闷,多在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感染及运动后发生。

很多家长因担心运动会加重病情,普遍认为哮喘患儿应避免运动,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部分哮喘患儿会在运动中出现短暂的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称为运动诱发支气管痉挛。但这并不意味着哮喘患儿要拒绝运动,科学的运动方案对他们的健康大有裨益。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提出,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对哮喘患者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增强哮喘控制水平、提高心肺功能,并改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相反,运动不足和久坐反而会增加哮喘控制不良的风险。

什么是运动诱发支气管痉挛

典型的运动诱发支气管痉挛表现为在剧烈运动后15分钟内出现咳嗽、气短、呼吸困难,通常在60分钟内自行缓解。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出现喘息,甚至胸部出现哮鸣音,休息后仍无法缓解,则需考虑哮喘急性发作的可能。

运动诱发支气管痉挛的发生可能与运动过程中大量呼吸气流未能充分加温和湿化、气道黏膜温度下降及气道黏蛋白分泌增多,刺激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加重气流受限有关。

哮喘儿童哪些情况下可以运动

哮喘控制儿童:与正常儿童活动要求一致,循序渐进达到运动目标。

部分控制儿童:如有间断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在配合治疗的同时可选择呼吸负荷不重的中低强度运动,并选择温暖湿润的运动环境;每次运动时间5~10分钟,可根据病情变化和运动能力再逐步增加。

哮喘未控制和急性发作期儿童:不建议进行运动,应以治疗和休息为主。

哮喘儿童如何科学运动

体育运动有益于哮喘儿童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减少哮喘发作,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增加患儿对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运动还有益于缓解哮喘儿童的焦虑及抑郁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和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建议所有哮喘儿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体育运动。

1.运动时间及频率

建议哮喘儿童每周运动3~5天,运动时间逐渐增加至每天30~40分钟及以上。

2.运动方式

应根据患儿年龄、发育状态、耐受情况等选择运动方式。学龄期及青春期儿童可选择全身大肌肉群组参与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步行、跑步、骑车、球类、抗阻运动、柔韧性训练等。

3.运动强度

从适宜强度开始,以不出现胸闷、气短等运动诱发哮喘症状为前提,逐渐增至中等强度及以上。可对照以下标准进行粗略评估:

低强度:引起呼吸频率及心率稍有增加,语言不受影响。

中等强度:呼吸比较急促,心率较快,微出汗,可以说话但不能完整表述长句子。

高强度:呼吸较平时明显急促,呼吸深度和心率均有增加,出汗,不能说话,停止运动、调整呼吸后才能说话。

运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确定身体状态:运动的前提是哮喘获得良好控制,规律使用哮喘控制药物或按需使用药物,如出现哮喘发作先兆时暂不进行运动。此外,患儿身体状况不佳时,如疲劳、呼吸道感染,应避免剧烈运动。建议携带峰流速仪测呼气峰流速(PEF),若PEF值<80%估计值,吸入缓解药物或参加低强度活动,10~20分钟后复测PEF,如果恢复正常即可正常运动。

预防性用药:随身携带哮喘急救药品(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运动时有发生过哮喘的患者,可在运动前10~20分钟吸入药物以预防发作。

充分热身:可进行10~15分钟的低中等强度运动,如扩胸运动、侧压腿、原地慢跑、跳跃等,帮助呼吸道适应通气增加和温度变化,减少哮喘发作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有氧运动不宜突然停止,可在运动结束后进行5~10分钟的整理活动,使心率逐渐下降。

选择运动环境很重要

避开污染环境:户外运动不适合选择在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流量大的地方;应避开氯浓度过高的游泳池,以及有装修材料、没有通气配置的密闭空间等。

避开过敏原:树木和杂草花粉致敏的患儿,应避免暴露于花粉浓度高的环境;尘螨和霉菌致敏的患儿,应避免在过度潮暖、霉菌滋生且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运动。

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5℃~22℃,相对湿度为40%~65%。应避免在干冷的空气环境中运动,尤其在严冬季节,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更容易发生。如需室外运动应延长热身运动时间,佩戴口罩或交换呼吸装置。

哮喘发作时如何处理

首先,缓解气道痉挛是关键。哮喘发作时,呼吸道会发生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因此,缓解气道痉挛是处理的首要任务,首选吸入型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包括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等。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时,首次吸入药物20分钟后,如症状没有明显改善,需要再次吸入相同剂量的药物。如症状缓解,可根据情况,每1~4小时吸入1次药物,直到症状完全消失。

若吸入药物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或短暂缓解后再次加重,同时短时间内无法获得备用药物,儿童出现严重症状,如喘息、憋气、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此外,在等待救治过程中,家长需保持冷静,注意安抚儿童的情绪,避免儿童因为紧张而加重呼吸负担。注意指导儿童腹式呼吸,避免因过度换气而导致呼吸过度或过快,加重不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