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外伤后伤口处理方法
作者: 马艳娜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因磕磕碰碰而造成一些伤口,掌握正确的伤口处理与换药方法十分重要,不仅能够帮助伤口快速愈合,还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对于青少年而言,掌握基础的急救技能和伤口处理方法,不仅能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还能在紧急情况下为同伴提供必要的帮助。本文将详细讲解青少年常见外伤的类型及伤口的正确处理方法。
青少年常见外伤及处理方式
擦伤:这是最常见的轻微伤害之一,通常发生在皮肤表面,由摔倒或碰撞导致皮肤与粗糙表面摩擦引起。处理擦伤的关键是清洁伤口,以防止感染,可涂抹抗生素软膏和覆盖无菌敷料贴。
割伤:由锐利物体造成的皮肤损伤,其特点是边缘较为整齐。较深的割伤需要医生缝合处理,以促进愈合,并减少瘢痕的形成。
挫伤:挫伤是指由钝器作用造成以皮内或/和皮下及软组织出血为主要改变的闭合性损伤。挫伤部位的淤青是皮下微小血管破裂出血所致。治疗主要以休息、早期冷敷减轻肿胀、后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为主。
扭伤与拉伤:这类伤害通常发生在关节处,如踝关节或腕关节,由于过度伸展或扭转造成的肌肉或韧带损伤。初期应采取休息、冰敷、压迫包扎、抬高患肢来缓解症状。
骨折:指骨骼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当骨骼受到超出其承受能力的压力时就会发生骨折。青少年因骨骼仍处于发育阶段,其骨折后的影响不同于成年人。发生骨折后需立即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固定或手术等。
烧伤:烧伤可以由热力、化学物质、电或辐射造成。对烧伤的初步处理包括冷却烧伤部位至少10分钟,避免使用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随后应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尽快寻求医疗援助。
虫咬或蜇伤:被蚊子、蜜蜂等昆虫叮咬或蜇伤后,会给青少年带来不适。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伤害可以通过清洁伤口、使用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瘙痒和局部消炎。但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则需立即就医。
青少年伤口处理流程
评估伤口:青少年受伤后,首先要判断伤口的严重程度。如果是轻微的擦伤、割伤或刺伤,可以自行处理;若伤口较深、面积较大或伴有骨折等情况,则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清洁双手:在接触伤口前,务必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避免将细菌带到伤口处,造成感染。
清洗伤口:使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轻轻清洗伤口周围的皮肤。若伤口内存有异物,尽量不要尝试取出,特别是异物位置较深或难以移动时,应立即就医,必要时实施手术取出。
止血处理:对于出血的伤口,可以使用无菌绷带或纱布进行压迫止血,直到出血停止。轻微出血通常几分钟内就能止住。

消毒处理:使用碘伏、酒精或其他消毒剂轻轻擦拭伤口周围进行消毒,以预防感染。注意,不要将消毒剂直接倒在伤口上,以免引起疼痛和刺激。
覆盖伤口: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敷料贴覆盖伤口,以保持干燥并防止外部污染。避免包扎过紧,影响伤口处的血液循环。
观察与更换敷料:每天检查伤口情况,查看是否存有发红、肿胀、分泌物增多等感染表现。根据需要更换新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使用抗生素软膏:对于部分浅表性伤口可以涂抹抗生素软膏,以预防感染并促进愈合。
避免撕扯痂皮:让伤口自然愈合,不要过早地撕掉已形成的痂皮,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留下瘢痕。
保持营养与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对于伤口愈合有促进作用。
如何正确给伤口换药?
准备工具:在换药前,准备好所有必需的工具,包括无菌纱布、医用胶带、消毒棉球、消毒剂(碘伏或酒精)、抗生素软膏、剪刀、镊子及手套。务必要确保所有物品都是无菌的,以防止伤口感染。
清洁双手:在接触伤口前,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最好采用七步洗手法。
移除旧敷料:轻轻地移除旧的敷料,动作要轻柔,避免破坏正在愈合中的表皮组织。若敷料与伤口粘连在一起,可使用生理盐水或消毒剂湿润后再慢慢取下。
评估伤口:观察伤口的颜色、形状、分泌物性质,并记录病灶处的变化,以便发现潜在的感染迹象。
清洁伤口:使用消毒棉球蘸取适量的消毒剂,从伤口中心向外轻轻擦拭,去除伤口表面的污垢和分泌物。但应避免过度用力,以免损伤新生的组织。
适当使用抗生素软膏:使用抗生素软膏有助于预防感染,并为伤口提供一个湿润的愈合环境。
覆盖伤口:选择比伤口稍大一些的无菌纱布或无菌敷料贴覆盖伤口。确保边缘平整且牢固地粘贴在皮肤上,要注意不要包扎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固定敷料:使用医用胶带固定纱布或敷料,并确保稳固舒适,不会影响青少年的日常活动。
记录换药时间:记录该次换药时间和所用材料,以便下次换药时参考。
定期检查:应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换药的频率。一般来说,若伤口干燥且没有分泌物,可每2天换1次;若存有分泌物或伤口潮湿,则需更频繁地更换敷料,并检查伤口情况。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学会正确地处理伤口和换药是一项必备的技能。正确的伤口处理方法不仅能够加快伤口愈合,还能降低感染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创伤较严重或存在感染风险的伤口,不能自行处理,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以免造成感染加重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