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冠心病的护理与预防
作者: 张海泳16岁的小明,身体健康,体态偏胖。在一次学校体检中发现他的心电图有异常,随后父母带他到当地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经检查发现小明患有冠心病。这个结果让家长很是疑惑——小小年纪怎么能患冠心病呢?事实上,冠心病不仅可以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还可能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那么,青少年冠心病有哪些症状,应该如何护理和预防呢?
冠心病是什么?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在人体中,血管可以给器官和组织输送“养料”,给人体心脏供给营养的动脉即为冠状动脉。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体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时,使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坏死的情况,从而引发心脏病,即冠心病。
青少年冠心病有哪些症状?
胸部疼痛:患者可在没有明显诱因,或者活动中、情绪紧张时,感到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压迫感或紧缩感。疼痛可放射到左肩部、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达颈部、下颌等。心绞痛时疼痛一般出现时间较短,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危急症状,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胸闷心悸:感觉胸部有重压感或憋闷感,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以及出现憋气、头晕、黑矇(眼前发黑、视物不清)、晕厥,甚至猝死。
气短乏力: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全身会感到疲劳和无力,呼吸短促,容易疲倦,活动能力下降。
恶心呕吐: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或消化不良等,尤其在运动后。
哪些因素会引发青少年冠心病?
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都可能引发青少年冠心病;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精神紧张、学习压力大,或存在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长期过度劳累、熬夜、肥胖、体力活动减少等都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发生冠心病;家族遗传史,如父母双方或其他直系亲属患有冠心病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那么青少年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大。
如何护理青少年冠心病患者?
1.心理支持
青少年患病期间,一般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焦虑情绪。这时,家长、朋友应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加强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青少年患者要学会调节自身的负面情绪,保持心情愉悦,放松身心。
2.生活方式干预
青少年应禁烟禁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进食时,应合理均衡地摄入多种营养物质,多吃蔬菜水果,严格限制盐分、糖分的摄入,少吃油腻的食物;适当运动,有效控制体重,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时间充足。
3.用药护理
患病期间,应严格遵守相关医嘱,在规定时间内按时服用药物,不要自己随意增减或停止服用药物,避免病情加重,如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家长在青少年用药期间也应定时督促患者服用药物,避免出现漏服等情况;患者外出时,家长应及时提醒患者随身携带药物,并及时用药,避免出现突发情况。
青少年如何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1.加强体育锻炼
青少年日常应根据自身喜好、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慢跑、健身操、游泳等,且运动时长控制在30~60分钟。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控制体重,避免出现肥胖。保持良好的体态也可有效防止青少年冠心病的发生。

2.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应该遇事冷静,学会调节自身负面情绪,积极参与户外活动,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可降低青少年冠心病的发生概率。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注意劳逸结合,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有效预防青少年冠心病的发生。
4.拒绝肥胖
青少年应控制自身体重,拒绝肥胖,降低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日常保持正常的体重,可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5.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青少年日常应当建立全面均衡的饮食习惯,减少摄入脂肪含量较多的肉类,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严格限制盐分、糖分的摄入。此外,青少年应注意减少摄入精细碳水化合物及含糖量较高的饮品和零食。不宜喝浓茶、咖啡,以免影响睡眠。
6.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日常生活中,若青少年患有相关诱发青少年冠心病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应积极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有效控制病情,从而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7.定期体检
每学期学校都应组织体检,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行检查,并及时了解其健康状态。相关疾病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防青少年冠心病的发生。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和糖尿病家族史或其他危险因素的青少年,体检项目应包括血脂检查、血压测量、空腹血糖等。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利于预防冠心病。
总而言之,降低青少年冠心病的发病率,预防是重中之重。青少年日常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拒绝肥胖,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有效预防青少年冠心病的发生。若青少年患有冠心病,应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从而有效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