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儿童腺病毒感染?
作者: 李玉川 王彩红腺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我国北方以冬春季常见,南方以春夏季常见。腺病毒的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21天,平均为3~8天,潜伏期末至发病急性期传染性最强。儿童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极易感染腺病毒,导致出现反复高热、咳嗽、咽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那么,当儿童感染腺病毒后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详细介绍腺病毒的相关知识及防治措施。
什么是腺病毒?
腺病毒全称为人腺病毒(HAdV),属于哺乳动物腺病毒属。腺病毒并不是一种新型病毒,早在1953年就有科学家从健康人萎缩的扁桃腺组织中分离出来,因此被命名为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单股双链DNA病毒,外壳由240个六邻体和12个五邻体构成的二十面体结构,直径70~90 nm,分为A~G 7个亚属,目前已发现116种基因型。
另外,腺病毒还可通过基因重组在保持感染性的基础上,产生免疫逃逸,通过基因重组改变病毒的组织嗜性,从而导致疾病谱的改变,产生威胁人类的新型腺病毒。
腺病毒的传播途径
腺病毒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全球范围内均有腺病毒感染发生,且腺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病。腺病毒可以在室温下稳定存活数周,密闭、拥挤的环境为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腺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腺病毒感染者,包括隐性感染者和显性感染者。腺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途径传播。潮湿的泳池、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当儿童接触了被腺病毒感染患者污染的水或与腺病毒感染患者接触后,可能会感染腺病毒。
感染腺病毒后有哪些表现?
腺病毒可感染人体的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和眼结膜等部位,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不同血清型的腺病毒具有不同的组织嗜性。
1.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是引起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之一,与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组成了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天团”。5%~10%的儿童和1%~7%的成年人呼吸道感染是由腺病毒引起的,腺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炎、咽痛、扁桃体炎,严重时可导致肺炎,腺病毒肺炎在儿童重症肺炎中占比高达32%。腺病毒引起的高热一般会持续5~7天,常伴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喘息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腺病毒主要包括B亚属(HAdV-3、HAdV-7、HAdV-14、HAdV-16、HAdV-21、HAdV-55)、C亚属(HAdV-1、HAdV-2、HAdV-5、HAdV-6)和E亚属(HAdV-4)。不同型别的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所致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HAdV-7型比HAdV-3型感染者的重症肺炎症状更严重。
2.消化道感染
腺病毒感染可引起消化道症状,在婴幼儿中尤为常见。腺病毒的潜伏期约为1周,主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少数伴有发热,病程持续4~8天。病毒性胃肠炎中,腺病毒检出率高达10%,仅次于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主要血清型为HAdV-40型、HAdV-41型。

3.眼部感染
眼部感染腺病毒最常见的症状是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表现为眼部水样分泌物、充血、水肿,严重时可导致结膜、角膜有假膜形成和睑球粘连,以及多灶性皮下浸润,从而导致视力下降。HAdV-8型是眼部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4.其他表现
腺病毒还会感染泌尿系统,尤其是在实体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最常见,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血尿、出血性膀胱炎,与泌尿系统感染相关的主要型别为HAdV-11、HAdV-34、HAdV-35、HAdV-3、HAdV-7、HAdV-21、HAdV-56型。此外,腺病毒感染还可引起肝炎、脑炎、脑膜炎、心肌炎和肠套叠等疾病。
如何诊断腺病毒感染?
如果出现反复高热,体温在39℃以上,发热时间较长,同时伴有咳嗽、咽痛、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者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结膜充血、眼睛分泌物增多等眼部症状,且近期有发热患者接触史,或者去过泳池、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等,要考虑腺病毒感染的可能。建议及时就诊,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建议进行胸片检查。此外。还可以通过鼻咽拭子检查腺病毒抗原或核酸来确诊。
如何治疗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感染有一定的自限性,可以自愈。轻症患者一般5~7天体温恢复正常,相关症状减少。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腺病毒感染。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对腺病毒的治疗效果不确切。临床常以对症支持、免疫调节和治疗并发症为主。感染腺病毒后,应注意休息,居家隔离;发热患者可以使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以清淡饮食为主,适量补充水分、电解质;鼻塞时可以用生理性海盐水洗鼻;除非明确合并细菌感染,否则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治疗。
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应及时就诊,临床上可以小剂量、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改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输注丙种球蛋白也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病情危重的患者需要吸氧、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血液净化等治疗。
如何预防腺病毒感染?
目前,还没有腺病毒疫苗,但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预防腺病毒感染。
接触污染物品后要及时使用流动水,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最好采用七步洗手法,如果没来得及洗手,应避免污染的手接触口、鼻、眼。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或纸巾遮挡。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
在腺病毒流行的高峰期,尽量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果必须去,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口罩。一定要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泳池,游泳前后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身体,游泳过程中要佩戴好泳帽、泳镜,避免呛水。如果泳镜进水,避免用手揉眼,一定要及时用清水冲洗。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均衡的饮食习惯,每天摄入适量的蔬菜、水果、蛋、奶等食物。同时,养成规律运动的好习惯,并保持充足的睡眠,进而提高免疫力。
当出现儿童高热、精神萎靡、惊厥、剧烈咳嗽、呼吸急促、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且就诊过程中要全程佩戴口罩,确诊腺病毒感染后应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