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问题识别和干预
作者: 张霞近年来,我国心理问题已逐渐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的维护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心理问题,它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在青少年中,抑郁症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复杂性,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决策困难等。严重者会自卑、自责,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或行为。
人际关系障碍:在与同学相处中感到不安、害怕被拒绝或被嘲笑,这些是社交恐惧的表现。这种恐惧可能导致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退缩、自我孤立,进而产生孤独感。长期孤独不仅影响青少年的社交技能发展,还可能加重其心理负担。
网络成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过度依赖网络可能导致成瘾问题,主要表现为无法控制上网时间、对网络产生强烈依赖等。网络成瘾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
生理变化:出现不想吃饭、暴饮暴食、吃完又吐、失眠早醒、内分泌紊乱等情况。
情绪变化:由活泼开朗变得多愁善感。
行为变化:日常行为与此前明显不同。
学业变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完全听不进去,学习成绩下降。
人际关系变化:没有朋友或同学关系不和睦。
若青少年出现上述变化且持续2周以上,家长应警惕青少年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错误认知
误区一:心理问题对青少年来说不是“病”,过了青春期就好了。
首先,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是医学认证的疾病。它们会对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自残、自杀行为的发生。其次,心理问题并不会随着青春期结束而自然消失,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误区二:心理问题都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时间来解决。
虽然自我调节和时间有时可以帮助缓解一些心理问题,但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干预方法,绝大多数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问题会加重,症状持续存在且不断恶化。所以,青少年面对心理问题一定不要默默承受,及时的识别和治疗是关键。
误区三: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是因为他们不够坚强或过于“脆弱”。
心理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遗传、环境、生活经历、生理变化等。这并不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不是个人不够坚强的表现。将心理问题归因于“脆弱”是对青少年的不尊重和误解。
误区四:寻求心理健康帮助是软弱的表现。
寻求帮助是勇气和力量的体现,它表明个体坚定而勇敢地下定决心采取行动来改善自己的状况,是积极行为,值得称赞、提倡。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①早期识别和干预:对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防止问题恶化。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③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④营造良好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积极、健康、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1.家庭作用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维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矛盾对孩子的影响;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有益的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提高社交能力。
2.学校责任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也应承担起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学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识别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或服务中心,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3.社会支持
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政府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和监管力度;媒体应宣传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减少负面信息的传播;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应积极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活动,鼓励公众关注并尊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求。
同时,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保持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或锻炼,增强体质,释放压力;培养自身兴趣爱好,通过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内容,缓解学习压力,预防心理问题。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治疗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青少年心理问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青少年识别并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家庭治疗:针对家庭关系和亲子互动中的问题,改善家庭环境,进而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与支持。
社交技能训练:提升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艺术治疗:音乐治疗等艺术治疗是通过非言语的方式表达情感,缓解心理压力。
2.药物治疗
对有严重心理问题,如重度抑郁症、焦虑症的青少年,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切勿自行购药或停药。
积极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充满关爱、理解与支持的社会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