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放射防护”吗?
作者: 宋林在现代科技与医疗高速发展的今天,“放射”这个词逐渐被大众所熟知,但与之相关的“放射防护”却相对了解较少。那么,什么是放射防护?它为何如此重要?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可以保障免受辐射的危害呢?
放射与辐射
放射,是某些不稳定的元素衰变时,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具有穿透性的离子束的一种现象。生活中既存在天然的放射性物质,如铀、钍、镭等,也存在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人工放射性物质,如在核反应堆中制造出来的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物质产生的射线会使物质电离,出现电离辐射。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扩散的现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离辐射,具有较高的能量,可以使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像医院里的X线、CT检查所使用的X射线,还有γ射线、α粒子、β粒子等都属于电离辐射;另一类是非电离辐射,其能量相对较低,通常不会使物质发生电离,对人体的危害相对较小,像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放射对人体的危害
首先,辐射可能会破坏人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长期暴露在辐射下的人,患癌症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如白血病、甲状腺癌等。同时,它还可能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其次,对于特殊人群来说,辐射的危害更加严重,如孕妇受到辐射,可能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甚至出现畸形;而儿童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对辐射更加敏感,所以大量辐射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长和未来健康。此外,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如核电站工作人员、放射科医护人员等,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在短期内受到高剂量的辐射,还可能导致急性放射病,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皮肤灼伤、造血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实践的正当性
实践的正当性意味着任何涉及放射的实践活动都必须有充分且合理的理由,并且其带来的利益必须大于可能产生的危害。例如:在医疗领域,X线检查、CT扫描、核医学检查等放射性检查的正当性,在于它们能够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这些检查虽然可能会使患者接受一定剂量的辐射,但与它们所带来的诊断结果,以及后续正确治疗带来的健康益处相比,微量的辐射是可以被接受的。
2.防护的最优化
在进行任何涉及辐射的实践活动时,都应该采取最优化的防护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辐射剂量,这包括选择辐射强度适宜的辐射源、优化辐射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和公众的位置等。例如:在医学影像检查中,如果可以使用低剂量的X线设备达到诊断目的,就不应选择高剂量的设备;在进行X线检查时,医生应准确调整射线的照射角度和范围,确保只照射需要检查的部位,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
3.个人剂量限值
个人剂量限值是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的重要标准。国家会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剂量限值,其中工作人员因工作性质不同限值有差异,而普通民众的限值会更低。严格遵守个人剂量限值方面,国家要求工作人员佩戴剂量计监测辐射剂量,普通民众在特定情况下听从指导采取防护措施。这一原则为辐射防护提供了明确的量化指标,确保每个人在辐射环境中的安全,加大了对辐射源的监管力度,共同维护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放射防护的具体措施
1.时间防护
减少在辐射源附近的停留时间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方法,因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与受照时间成正比,时间越长,接受的辐射量就越多。所以患者在医院进行放射性检查时,应提前做好准备,配合医生快速完成检查;而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暴露在辐射环境中。
2.距离防护
对于可能存在辐射源的场所,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因为离辐射源越近,受到的辐射强度也就越大。以医院的X线检查室为例,患者在室外等待检查时,应远离检查室的门,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对于从事放射工作人员来说,操作设备时要使用工具尽量延长与辐射源的距离,如遥控曝光设备等。同时,在设置辐射源的场所时,也应考虑周围环境和人员活动范围,确保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3.屏蔽防护
可以利用具有良好屏蔽性能的材料,如铅、混凝土等,来阻挡辐射。例如:在医院的放射科室,墙壁通常会采用含铅的材料进行防护,以减少辐射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和受检者,在医疗照射时要依据GBZ 130-2020《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使用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如铅橡胶围裙、铅橡胶帽、铅橡胶颈套等,这些防护用品可以有效地阻挡辐射,保护身体的关键部位。同时,对于可能受到辐射影响的公众场所,也可以采取适当的屏蔽措施,如在核电站周围设置防护墙等,以保障公众的安全。

放射防护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放射防护将会更加注重个性化、智能化和精准化。个性化防护是指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制订个性化的防护方案,例如:为孕妇和儿童开发专门的防护设备和检查方法,以降低辐射对他们的影响。智能化防护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辐射的自动监测和控制,例如:通过安装辐射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并自动调整防护设备的参数,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精准化防护则是指根据辐射的类型、剂量和照射部位,采取更加精准的防护措施,例如:在进行放射治疗时,可以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精准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从而制订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
放射防护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知识和技术的综合性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放射防护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无论是普通公众还是相关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增强对放射防护的了解,增强放射安全意识,以确保在享受放射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辐射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