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应对小儿腹泻?
作者: 刘庆小儿腹泻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1.感染因素
感染是导致小儿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尤其在秋冬季高发。诺如病毒、腺病毒等均会引起小儿腹泻。
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细菌通常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
寄生虫感染:如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等,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
2.饮食因素
日常饮食不当也是导致小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洁饮食: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未煮熟的肉类、变质的食物等。
过敏反应:对某些食物成分(如乳糖、大豆蛋白)过敏,可能导致腹泻。
过量摄入: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尤其是油腻、辛辣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刺激肠胃,引发腹泻。
突然改变饮食:如突然从母乳转换到配方奶,或者突然添加新的辅食,都可能引起肠胃不适,导致小儿腹泻。
3.环境因素
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小儿腹泻。
气候变化:气温骤变,特别是寒冷天气,若小儿未及时做好保暖措施,使腹部着凉,可能影响肠道功能。
卫生条件差:小儿如果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容易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4.免疫系统问题
小儿自身免疫系统异常也可能导致腹泻。
免疫缺陷:先天性或获得性的免疫缺陷,如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会使小儿更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导致腹泻。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等,可导致小儿出现慢性腹泻。
过度疲劳:长时间的疲劳或精神紧张可能导致小儿免疫功能下降,使肠道屏障受损,进而引发腹泻。
5.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引起腹泻。
抗生素: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腹泻。
其他药物:如抗酸药、化疗药物等,也可能引起腹泻。
6.其他因素
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腹痛、腹胀和排便习惯改变。
乳糖不耐受: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分解乳糖,导致腹泻。
应激反应:情绪波动、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引起腹泻。
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代谢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
外科手术后:如肠道切除、先天性肠道畸形矫正、胆道切除、胃肠道重建、腹腔镜等外科手术,可能会暂时影响肠道功能,导致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的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正常情况下,小儿每天排便1~2次。腹泻时,大便次数明显增加,每日可达数次甚至十几次。
大便性状改变:根据病因不同,小儿大便性状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大便总体变得稀薄,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伴有黏液或血丝。
腹痛和腹胀:腹泻会引起腹部不适,如腹痛和腹胀,小儿一般难以描述具体症状,因此可能引发小儿哭闹不止。
呕吐:部分小儿在腹泻的同时还会伴有呕吐,呕吐物可能会有不消化的食物等,可借助呕吐物的内容判断小儿腹泻的原因。
发热:感染性腹泻常伴有发热,根据感染类型的不同,发热的时间和程度也有所变化,通常在胃肠道感染控制后会消退。
脱水:严重腹泻会导致小儿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等。
如小儿出现频繁呕吐、便血、持续高热、严重脱水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1.补液治疗
当小儿频繁腹泻时,肠道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导致肠道内外的渗透压不平衡,身体里的水分就会渗透到肠道里,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小儿轻中度脱水时,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在医生指导下配制口服补液盐。补液后,家长应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精神状态、尿量、皮肤弹性等情况,评估脱水状况是否改善。对于无法口服补液或重度脱水的小儿,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必要时住院治疗,以便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2.药物治疗
一般不推荐使用止泻药物,特别是对于细菌性腹泻,可能会延长病原体排出体外的时间。但对于非外在因素导致的腹泻或重度腹泻小儿,医生会建议使用止泻药物。抗生素仅在确诊为细菌性腹泻且有明确指征时使用,病毒性腹泻不需要抗生素治疗。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缩短病程。常见的益生菌制剂包括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补充锌元素可以缩短腹泻病程。建议剂量为6个月以下婴儿每日10 mg,6个月以上每日20 mg。治疗过程中,家长应遵医嘱给小儿按时、按量用药,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3.饮食管理
继续母乳喂养:对于还在母乳喂养期的婴幼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增加喂养频率。母乳中的抗体和其他成分有助于抵抗感染。
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婴儿,可以暂时改为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避免高脂、高纤维的食物。
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随着小儿病情的好转,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但仍需注意食用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高纤维食物。
4.家庭护理
卫生习惯:家长在给小儿换尿布后和准备食物前应及时洗手。教导小儿讲卫生、爱干净,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吃来路不明和不干净的食物。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适当休息:为小儿提供良好的恢复环境,保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焦虑。
心理支持:安抚小儿的情绪,缓解他们度过因疾病引起的不适,为小儿提供安全感。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特别是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该病毒所导致的腹泻。
小儿腹泻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小儿快速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