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干预下中职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
作者: 方慧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能力信念,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和情感反应,还对其动机、目标设定、任务坚持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中职阶段的学生正面临着学业压力、职业选择及社会适应等多重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提升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干预对中职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的意义
心理健康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朝向预期目标发生变化的过程。心理干预的手段包括健康促进、预防干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可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增强自我控制,促进人格的发展和成熟,有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
1.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师通过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能够帮助中职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良好的学业表现。
2.提高中职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教师对中职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升心理韧性。
3.增强职业规划和发展能力
教师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明确职业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心理健康干预下中职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
1.制订具体可行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学业、人际关系以及职业走向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中职生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变得更加自信,愿意尝试新的事物。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干预引导中职生建立清晰的目标,为他们制订合适的计划,促使学生能够在目标的带领下既能保持动力,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如学生可以在1个月内每天按时完成某门课程的作业;长期目标,如1年内通过某项职业资格考试,或者在毕业时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样的目标既具体又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够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有效强化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实现个人和职业的发展目标。除此之外,心理健康干预还教导学生如何制订详细的计划,包括时间管理、资源利用等方面,让学生结合目标规划自己的时间,以及身边资源的应用,让他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构建心理交流平台,提升学生健康水平
教师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要想提升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来构建心理健康沟通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和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强烈的行动意愿,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例如: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在线交流平台,提供在线咨询、经验分享、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等多种功能,引导中职生在平台上分享自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以及遇到的困惑,由其他教师或者学生解答,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表达自己,在相互支持的作用下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围绕特定的心理健康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进而对学生进行及时干预,使得学生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从容地应对各种问题,以增加自信心,建立更有效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推动学生心理干预目标的达成。
3.开展丰富教育活动,教授学生应对技能
教师可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入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各种技能及技巧,使学生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增强自信,促进其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中职生的爱好以及特点,组织各种兴趣活动,如音乐、绘画、运动等,创设一个能让学生得到成长和进步的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教师还可以结合中职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引入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来扮演今后工作当中的不同角色,模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在互动时加强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从相互学习中掌握问题应对的方法。
4.增加技能实践机会,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多样化技能实践探究机会,增强学生的主观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实践探究的情况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表扬,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让学生变得更加勇敢,敢于迎接未来的挑战。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的技能和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此积累实践经验。另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业技能比赛活动,如编程比赛、设计比赛、演讲比赛等,鼓励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技能。
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能力,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引入多元化实践任务,促使学生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升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