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咳嗽的应对策略

作者: 庞银霞

咳嗽的生理病理基础

1.咳嗽反射弧

咳嗽本质上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其反射弧由呼吸道感受器、传入神经、咳嗽中枢、传出神经及效应器(呼吸肌等)构成。当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如机械性刺激(异物、痰液积聚)、化学性刺激(炎症介质、刺激性气体)、微生物感染等,位于气道上皮的感受器被激活,冲动经迷走神经等传入神经传导至延髓咳嗽中枢,中枢整合信息后,再通过传出神经指挥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收缩,产生高速气流,排出气道内的刺激物,完成咳嗽动作。儿童呼吸道黏膜娇嫩,神经末梢丰富且敏感,相较于成人更容易触发咳嗽反射。

儿童咳嗽的应对策略0

2.炎症与免疫机制

在感染或过敏等因素作用下,儿童呼吸道局部炎症反应迅速启动。感染时,病原体入侵引发免疫细胞聚集,释放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刺激咳嗽感受器;过敏状态下,变应原与免疫球蛋白E(IgE)致敏的肥大细胞结合,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生物活性物质,不仅造成气道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还使气道高反应性显著增强,轻微刺激即可诱发剧烈咳嗽,这在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特应性疾病的儿童中尤为明显。

儿童咳嗽的分类及特点

1.按病程分类

急性咳嗽:病程<2周,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如常见的鼻病毒、冠状病毒感染。起病急骤,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咳嗽以干咳或少量白痰为主,随着病情进展,若合并细菌感染,痰量可增多、变黄,体温波动也较为常见。

亚急性咳嗽:病程介于2~4周,感染后咳嗽常见。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急性期症状消退后,呼吸道黏膜修复过程中。气道敏感性增高,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夜间或接触冷空气、刺激性气味时加重,肺部听诊一般无异常体征。具有自限性,但部分患儿咳嗽可持续较长时间,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咳嗽:病程>4周,病因复杂多样。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慢性干咳为突出表现,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加剧,无明显喘息、气促,支气管舒张试验或激发试验常呈阳性,提示存在气道可逆性受限;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由鼻部疾病(如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引起分泌物倒流至咽部,刺激咳嗽感受器而导致的。患儿表现为频繁清嗓,咳嗽伴有咳痰,多为白色黏液痰,常伴有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鼻部症状,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鼻甲肥大、鼻窦区压痛等。

2.按病因分类

感染性咳嗽:常见病毒、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咳嗽中也较常见。感染后初期表现为低热、乏力、咽痛等,随后咳嗽逐渐加重,多为刺激性干咳,可呈阵发性,持续时间长。部分患儿伴有胸痛、呼吸困难,胸部X线或CT可见肺部斑片状阴影,与体征不成正比,即肺部啰音不明显但影像学改变显著。

过敏性咳嗽:吸入性过敏原(尘螨、花粉、真菌孢子等)、食物过敏原(牛奶、鸡蛋、鱼虾等)均可诱发过敏性咳嗽。此类咳嗽具有明显季节性(花粉季)或环境相关性(家中饲养宠物、新装修房屋),常伴有眼痒、鼻痒、皮疹等其他过敏表现,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水平升高,脱离过敏原后咳嗽症状可有所缓解。

异物吸入性咳嗽:多发生于幼儿期,小儿在进食、玩耍时不慎将异物吸入气道,即刻出现剧烈呛咳,可伴有短暂面唇青紫、呼吸困难。若异物较小未完全阻塞气道,随后转为阵发性咳嗽,咳嗽呈刺激性,伴有喘息,患侧肺部呼吸音减弱,胸部X线可见纵隔摆动。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及取出异物的关键手段。

儿童咳嗽的诊断

1.详细病史采集

全面询问咳嗽的起病情况(诱因、急缓)、病程演变、时间规律(昼夜差异、与活动关系)、伴随症状(发热、痰液性状、呼吸困难、呕吐等),既往呼吸道疾病史(哮喘、肺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史(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环境过敏)、家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家族遗传倾向疾病)以及近期旅行史、疫苗接种史、宠物接触史等,为诊断提供线索。例如:家族中有哮喘患者,患儿有慢性干咳,夜间发作,需高度怀疑咳嗽变异性哮喘;近期去过疫区且伴有发热、咳嗽,要排查传染病因素。

2.体格检查

一般状况: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营养发育状况、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有无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判断病情轻重。

头颈部:检查鼻腔有无分泌物、鼻甲充血,有无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耳部有无压痛(排除中耳炎引发咳嗽反射),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

胸部:听诊肺部呼吸音强弱,有无干湿啰音、哮鸣音及分布范围;叩诊判断肺部实变或积气情况;注意心音强弱、心率快慢,排除心血管疾病引发的咳嗽样表现。

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感染类型。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多见于病毒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过敏相关;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协助评估炎症程度,降钙素原对细菌感染诊断特异性较高;支原体抗体检测(IgM、IgG检测)用于诊断支原体感染,急性期IgM阳性有诊断意义;血清IgE及特异性IgE检测有助于明确过敏因素。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平片作为常规筛查,可发现肺部炎症、实变、异物、胸腔积液等病变;胸部CT对肺部细微结构显示更清晰,在诊断支气管扩张、肺部占位、先天性肺部畸形等复杂疾病时优势明显,但考虑辐射剂量,需严格把握适应证;鼻窦CT用于排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相关的鼻窦病变。

儿童咳嗽的应对策略1

肺功能检查:适用于慢性咳嗽患儿,尤其是怀疑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喘者。支气管舒张试验用于评估气道可逆性,激发试验测定气道反应性,通过检测呼气流量指标,量化气道功能状态,辅助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儿童咳嗽的综合治疗策略

1.病因治疗

抗感染:明确细菌感染后,依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支原体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红霉素),足量足疗程治疗,防止病情迁延及耐药产生。病毒感染以对症支持为主,流感病毒感染在发病24~48小时内应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抗过敏:确诊过敏性咳嗽后,首先规避已知过敏原,如定期清洁家居除螨、花粉季佩戴口罩、避免食用致敏食物。药物治疗选用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阻断组胺效应,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钠)减轻气道炎症与高反应性,对于病情严重的哮喘患儿,可加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控制气道炎症,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与疗程,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异物取出:高度怀疑异物吸入时,应尽快安排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避免异物长期存留导致肺部反复感染、支气管扩张等严重并发症。术前做好患儿安抚及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有无气道水肿、出血等并发症,给予相应对症处理。

2.对症治疗

止咳祛痰:轻微咳嗽有利于排痰,一般不主张强力止咳。干咳影响患儿休息、学习时,可选用右美沙芬等中枢性止咳药;咳嗽伴痰多黏稠,优先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促进黏液溶解、排出,乙酰半胱氨酸分解痰液黏蛋白,也可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布地奈德混悬液等,湿化气道、减轻炎症,利于痰液咳出。雾化吸入时要确保雾化装置正确使用,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调整雾化参数,保证药物有效沉积于肺部。

平喘:对于伴有喘息的咳嗽患儿,如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除上述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外,可使用氨茶碱等茶碱类药物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功能。但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防止出现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儿童咳嗽的应对策略2

患儿管理与家长教育

1.患儿管理

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要根据患儿年龄、心理特点提供人性化照护。对于婴幼儿,营造温暖、安静的病房环境,减少陌生感带来的哭闹,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年长儿因疾病限制活动、学业中断等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医护人员要耐心沟通,讲解疾病知识,鼓励其配合治疗,同时合理安排娱乐活动,如病房内阅读、绘画等,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康复。

2.家长教育

向家长普及咳嗽相关知识,告知家长疾病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及预后,使其理解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如抗生素使用时机、雾化吸入的必要性等,消除家长的疑虑与焦虑。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包括拍背排痰的方法(手指并拢、空心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有节律拍打背部)、饮食调配(清淡易消化、多饮温水、避免刺激性食物)、日常预防措施(加强锻炼、室内通风、按时接种疫苗),提高家长居家照护能力,降低患儿再感染率,实现医院与家庭护理的无缝衔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