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杨梅秀“教学评”一体化策略是指将教学、学习与评价有机结合,通过评价来指导和改进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教学评”一体化策略,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一体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的设定需结合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内在逻辑与教育价值。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该内容是数概念的延伸,学生需要理解数的多样性及运算规律。基于教材编排意图,教学目标可设定为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掌握简单分数的读写方法等。
教学中,教师需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并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教师可先通过测量不同三角形内角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再利用剪拼、折叠等验证方法,最终通过逻辑推导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结论,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掌握数学知识。
学法指导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部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提供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以“图形的运动”教学为例,教师可在课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如画图、列表等,提升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并将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注重学习过程。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提问、作业批改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思维特点及学习态度,并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优化教学效果,形成良性循环。
“教学评”一体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情境和运用评价激励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还能显著提升学习效果,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扎实。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数学实践活动,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都得到了显著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学习不再局限于知识点的掌握,而是向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延伸。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评价中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环节,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应用水平,这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有序,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
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通过应用明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学法指导及多元评价等“教学评”一体化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综合素养;同时也促使教师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课题名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山区县城“教学评”一体化评价策略的研究——以资源县第二小学为例。课题类别:自筹经费一般课题(C类)。课题批准号:2024C-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