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过好生活,日常须多注意
作者: 琬琰寒风呼啸,霜雪装点光秃的枝头,冬季又悄然而至了。冬季的关键词不只是“寒冷”,还有每年如约而至的团圆与欢乐。那么,冬季的日常生活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冬季寒冷干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

无论处于室内,还是室外,都应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合理增减衣物。在有供暖的北方,更应注意室内外较大的温差,避免一冷一热导致受寒。在没有统一供暖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电暖气、地热等设备。但睡眠时应谨慎使用电热毯、电热水袋等,防止烫伤。
居家时应注意适时开窗通风,使空气正常流通,保证空气的新鲜。根据天气情况,每日应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开窗时也应注意保暖。同时,也可适当使用加湿器,增加冬季室内湿度。
外出归家,饭前便后,都应及时洗手,在冬季可改为温水。触摸过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更须洗手,或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如果是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青少年,则更需要注意养护,防止冬季复发。
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不可疏于锻炼。在天气晴朗,无大风雨雪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坚持进行户外运动,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但冬季在户外进行运动时,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防止受凉。在运动发汗后,也不可在室外直接脱下外套,防止冷热交替导致呼吸道感染。如果是远足、登山等运动项目,应做好充足准备,避免冻伤甚至失温。还应与同伴一起前往,且与亲友保持联系。
在天气不适合进行户外运动的情况下,大家不妨尝试室内运动。居家时可以进行的运动很多,如仰卧起坐、健身操、呼啦圈等。如果家中可供运动面积不大,也可以尝试去健身房、运动馆等场所进行室内锻炼。运动在使人保持正常体重,塑造形体线条的同时,也能使人拥有健康的体魄。
“冬天起床都需要勇气。”在冬季,经常有人这样说。实际上,冬季很多人晚睡晚起的情况确实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但还应尽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以防免疫力下降,或为身体带来其他损害。
冬季在北方,降雪的日子向来受到青少年的期待。白色的小精灵纷纷坠落后,银装素裹的景色仿佛带我们进入了另一个浪漫的童话世界。每次降雪后,户外总少不了玩雪的人们。小朋友们你追我赶地打雪仗、堆雪人,或用特制的模具将雪花做成一个个特别的形状。青少年们捡起树枝,在雪地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与喜欢的语句。值得注意的是,在玩乐时,也要做好防护。
“下雪不冷化雪冷。”降雪后,雪开始逐渐融化时,气温会更低。此时来到户外玩雪,更需要注意保暖。除了冬季户外必备的内层衣物与羽绒服,脚下也可以搭配防滑的雪地靴,以及帽子、围巾、手套等单品,避免因室外过于寒冷而受凉。
同时,冬季可能也是很多人心理状态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
进入冬季后,天气持续寒冷。随着清晨天亮得越来越晚,傍晚天黑得越来越早,部分人可能会开始出现嗜睡、精神不佳,对很多事物失去兴趣,觉得做事的意义感缺失,经常出现消极情绪等情况。
这是因为,光照与人的情绪有较大关系。光照影响着人体内血清素和褪黑素的分泌,而这些与人的情绪状态息息相关。冬季缺乏光照,可能导致血清素分泌不足,使人出现抑郁情绪。而冬季昼短夜长的情况,使只在夜间分泌的褪黑素增加,则可导致嗜睡、晨起困难、精神不济等症状。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及本身患有抑郁症的人,在冬季通常更可能出现此种情况。那么,要如何预防与应对呢?

首先,可以尝试每日进行半小时左右的户外活动。不必剧烈运动,散步即可,让身体享受到充足的光照。另外,应合理饮食,及时补充维生素D,多选择富含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
如果感觉自己已经出现了情绪不佳的情况,应适当转移注意力,勿使自己长期沉溺其中。可对自己的卧室或学习环境的布置进行调整,购置些小摆件与装饰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尽量多做平日喜欢的事。业余时间可多与朋友交谈沟通,参加聚会等集体娱乐活动。
如果觉得与家人朋友交流无法改善情绪,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心理咨询。
(编辑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