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文的互相学习

作者: 杜振鑫

本文将阐述怎样将诗与文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我们来看看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课文中这样的结合是如何操作的。

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带领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感悟文中诗意的语言特点,最后结合文章内容改写诗歌。相信你一定会在诗与文这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过程中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什么是诗意的语言特点,这是诗文互相学习的第一步。文中诗意的语言特点主要包含下面4点:

第一,长短句交错,大量使用四字词语。你一定可以从文章中找到类似这样的话:“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也一定能够通过“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等词读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埋头钻研、专心致志的劳苦。第二,文中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相信对于聪明的你来讲也不是难题。你不仅能够发现这是作者写的议论抒情式的语句,知道这是对偶、排比的写法,还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闻一多先生由衷的赞美。

除了上面说的两点之外,还有另外两点,不过独立寻找起来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遇到困难不要怕,还有老师来帮助你。具有基本语言感知度的你一定会发现这样一句话:“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你是不是觉得作者写得特别好,但就是说不出来哪里好?这感觉就像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吧。没关系,自己试着多读几遍,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再找个小伙伴跟你一起多读几遍试试看。如果试过之后没有发现也别着急,我读一句,你读一句试试看。我读“动人心”,你读“鼓壮志”,我读“气冲斗牛”,你读“声震天地”。如果还没有发现的话,老师就要使用大招啦,它就是——打节拍。伸出你的双手,一个字一拍,遇到逗号就停顿一下。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相信你在使用了老师给出的大招之后一定能够感受到第三个特点。没错,就是文章语言高度凝练、富有节奏感。那么,我们就还剩最后一个特点了。老师可以直接告诉你,第四是文中化用或直接引用了诗人本人的语言:“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这对你来说可能较难发现,同学们可以补充学习闻一多先生所写的《静夜》这首诗。

其次,你还要知道诗歌的一些要求。这方面老师已经提前帮助你搭好了台阶。我们先来看看老师给你的范例吧。

致闻一多先生

锲而不舍,

钻探,

开一剂文化药方,给我们衰微的民族。

声震天地,

呼喊,

争取民主自由,唤醒人民与青年。

心会神凝,

凝成学术的硕果。

潜心钻探,

探索文化救国。

仰之弥高、

仰俯间,穷年兀兀蹉跎;

钻之弥坚、

钻研古籍锲而不舍。

大无畏地站起来,

挺胸昂首,

向特务、向反动派

倾泻怒火。

痛痛快快地喊出去,

气冲斗牛,

号召青年、号召人民

把独裁者推倒。

你,

是口的巨人。

你,

是行的高标。

通过老师的范例,我们不难发现,诗歌在格式上要分行,语句要押韵,并且可以根据韵脚调整语序,就像老师写的“穷年兀兀蹉跎”“挺胸昂首”。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换韵,如“呼喊”与“青年”,“硕果”与“救国”,“推到”与“高标”等同样如此。在诗歌的内容上也有要求,创作诗歌的时候语言要凝练,要能够概括闻一多的言行,要体现出他的精神。

如果上面的你都学会了,那么恭喜你,你就只差做后一步改写诗歌啦。赶紧动起来,看看你是不是比老师改写得还要好吧!

你可能还没改写完,不过没关系,先让我们来看看改写完成的同学们的作品吧!

致闻一多先生

马啸鑫

锲而不舍,

钻探,

开一剂文化药方,给我衰微的民族。

声震天地,

呼喊,

争取民主自由,唤醒人民与青年。

兀兀穷年,

读书,

深宵灯火为伴侣,

成就《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昂首挺胸,

领队,

号召人民、反对独裁,

大骂特务、毫不惧畏。

你,是口的巨人。

你,是行的高标。

致闻一多先生

解佳文

有的人,说了才做,

有的人,说了也不一定做。

你一直在做,

数十年目不窥园,

凝结《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开一剂文化药方,给我们衰微的民族。

你一直在说,

千百次不懈呼喊,

起稿政治传单,

争取民主自由,唤醒人民与青年。

你是诗人学者,

深宵灯火是你的伴侣;

你是革命斗士,

反对独裁是你的夙愿。

你,是口的巨人,

你,是行的高标。

你是暗夜中的红烛,

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致闻一多先生

石珺婷

你从来不“说”,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从不张扬的低调,

使得几部文学著作赫然而出。

你一直在做,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汲取千年的文化,

为衰微民族开一剂救济良方。

你说了,

怒斥特务慷慨淋漓;

你说了,

反对独裁声震天地。

你做了,

追悼大会拍案而起;

你做了,

争取民主反动为敌。

你说了,

声音传遍全国: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你做了,

用你宝贵的生命证实了自己的言和行。

“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你宛如红烛般的赤诚之心,

誓要将死水化为澎湃江海。

你是口的巨人,

你是行的高标。

你是为国献身的民主战士,

你是照耀民族的东升旭日。

相信通过以上的讲解和范例,同学们一定能够明白诗与文是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就像我们能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品析诗意语言、感受诗意的语言特点,也能够在学习文章后将其改写成诗歌,更深一步地了解文章内容,感悟人物精神。

(作者系北京市育才学校语文教师)

(编辑 汪愉翔)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