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失眠不容小觑
作者: 冷海霞 王红星卒中后失眠障碍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失眠不但影响卒中患者的肢体康复及功能恢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进而加速脑卒中复发等风险。本篇从卒中后失眠障碍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入手,助力卒中失眠患者的全面康复。
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是第二大死亡原因。尽管卒中后失眠障碍在临床中常见,但由于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中,患者大多更关注肢体功能的康复,如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言语、认知功能及自主生活能力的恢复。患者认为睡不好觉相对不重要,往往忽视了失眠症状。研究表明约1/3的卒中患者存在失眠障碍,失眠不但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加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发生,还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率增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失眠障碍与卒中预后不良有关。
卒中后失眠的病因复杂
卒中后失眠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对复杂。有研究发现,卒中后失眠障碍可能与卒中病灶的位置有关,如病灶位置在额叶皮质、基底节区和脑干等部位时更易出现睡眠障碍。这可能与卒中后大脑缺氧造成上述结构调节睡眠的神经元损害有关。也有研究发现,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与失眠的发生有关,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是失眠的危险因素。同时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卒中后出现失眠的原因之一。
卒中造成身体的各项失能一定程度会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情绪,进而影响患者的睡眠状况。探索卒中失眠障碍的病因与危险因素,对于早期预防,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卒中患者及家属也要密切关注失眠状况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
及早识别明确诊断是关键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卒中后失眠呢?
临床中首先要符合卒中的诊断并经颅脑CT或者核磁共振成像确认,同时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
失眠的诊断标准(以下5点必须全部满足):
● 患者自述或照料者观察到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症状:
(1)上床后30分钟内入睡困难;(2)睡眠维持困难,易醒,醒来后超过30分钟无法再次入睡;(3)比通常起床时间更早醒半个小时。
● 患者自述或照料者观察到患者因为夜间睡眠困难而出现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症状:
(1)疲劳或缺乏精力;(2)注意力、专注力或者记忆力下降;(3)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业等功能损害;(4)情绪易烦躁或易激惹;(5)日间思睡;(6)行为问题(多动、冲动或攻击性);(7)驱动力、精力或动力缺乏;(8)易犯错或易出事故;(9)对睡眠质量感到忧虑。
● 这些异常不能单纯以睡眠机会不充足(如充足睡眠时间)或睡眠环境不佳(如环境安全、黑暗、安静、舒适)所解释。
● 睡眠紊乱和相关日间症状出现至少每周3次。
● 上述症状不能用其他睡眠疾病更好地解释。
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将失眠症状持续3个月内定义为短期失眠,超过3个月则为慢性失眠。临床中可通过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体动记录仪和多导睡眠监测及睡眠相关问卷调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失眠严重指数等监测脑卒中患者的失眠状况,明确卒中与睡眠障碍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
卒中后失眠有多种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失眠类型,伴随症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优先选用临床疗效高、副作用小的药物。常采用口服镇静催眠类药物,如苯二氮䓬类、非苯二氮䓬类、褪黑素及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及中成药物等有效改善卒中后失眠患者脑内的神经递质水平,提高睡眠质量。同时密切关注镇静催眠药物是否会加重卒中症状的复发。
心理治疗。针对部分不能采取药物治疗的卒中患者,心理治疗也不失为很好的选择。临床证据最充分的、有效用于失眠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旨在改变患者的不合理信念如扩大失眠的危害,纠正患者对失眠的非理性信念和行为,增强患者自我控制失眠障碍的信心。患者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参加个体或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均有利于改善睡眠状况。
治疗的策略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固定作息时间,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噪声和夜间光线等。
刺激控制疗法。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上床就睡,不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如在床上不看电视、不打游戏、不刷手机,不困不睡觉。
睡眠限制疗法。即使夜间睡不好,到起床时间也要正常起床,日间不打盹,午睡不过长等。
放松疗法。如呼吸放松法,睡前冥想,听舒缓音乐等。
心理健康教育。睡前不过分思虑,不纠结白天没有处理好的事宜等。
其他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光照治疗等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失眠状况,并能够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此外,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如电针、针刺疗法、耳穴贴压,不但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睡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卒中患者神经系统的恢复。

卒中后失眠的预防要点
预防卒中后失眠应综合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第一,要对卒中患者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坚持全面系统的卒中康复训练,如功能性锻炼、言语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应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限制烟、酒、高盐、高糖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平时多运动,保持心情愉悦。同时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避免脑卒中的再次发生。
第二,卒中患者应理性看待失眠,既不能盲目忽视,拖延治疗,又不必过分忧思忧虑。偶尔的暂短的失眠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保持轻松的心态,避免陷入睡前紧张,越担心睡不着反而就越睡不着,越睡不着就越紧张的恶性循环中。
第三,卒中患者要作息规律,保持睡眠-觉醒与昼夜节律的同步。平时养成不熬夜、不赖床的习惯,每日坚持同一时间上床与起床。较好的作息安排通常在晚上10点上床,次日早上7点起床。注意按时起床很关键,醒后过长的卧床时间会影响夜间入睡后的睡眠质量。卒中患者睡前需要放松身心,避免兴奋。
第四,睡前1小时停止兴奋性活动,睡前3~4小时停止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避免睡前饮酒,睡前进食过饱。做一些有助于睡眠的活动,如泡脚、温水浴、按摩、香薰、听轻音乐等。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卧室的温度、湿度、噪声和光线,以及被褥、睡衣的舒适度等因素均与睡眠质量有关。安静的房间、舒适的温度和柔软的床品,都能提高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