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厌蠢症”犯了!
作者: 方丽婷网络上有个视频博主叫“打工人小张”,很多人关注到她是因为她拍摄了一系列生活科普类视频,比如“如何订机票、坐飞机”“如何去医院挂号看病”“如何办护照”“如何寄快递”等等。
她的视频讲解细致入微,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评论区有不少人从她的科普中受益,但同时也有一些评论是这样的:
“怎么有人连地铁都不会坐,蠢死了!”
“居然有人不知道怎么看病挂号?太蠢了吧!”
“寄快递还需要人教吗?希望我的生活里没有这种蠢人。”
这些声讨他人“愚蠢”的人,被称为“厌蠢症”人群。
什么是“厌蠢症”?
厌蠢症,其实并非正式的医学术语,从心理角度来看,它是一种社交心理现象,指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他人相比自己而言显得无知的言行感到烦躁、难以忍受、厌恶的情绪状态。
一些人或许没听说过厌蠢症这个词,但对愚蠢确实有着强烈的厌恶感。
比如,有的人会和朋友吐槽:“部门新来的同事居然问我打印机怎么用,也太蠢了吧。”“我今天打车,司机开着导航还走错了路,这么蠢开什么网约车?”
有的人会控制不住当面挑剔和批评对方,攻击的言语脱口而出,“我接受不了你这样没常识的人!”“你这么笨,别来我这组工作!”
有的人或许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但会用行动离对方远远的。
那么,我们为何会对别人的愚蠢产生强烈的厌恶之感呢?
从心理角度看“厌蠢症”的成因
◆ 不能换位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标准,当我们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他人时,他人的行为若与我们的标准不符,就容易被我们视为“愚蠢”或“不正常”。
比如,职场中,老员工教授新员工一套工作流程,在老员工自己的标准里面,这套流程教三遍就能掌握,可新员工学了十遍还没学会,此时老员工可能会因为新员工的频繁提问和出错失去耐心,渐渐对新员工产生嫌弃、厌恶的感觉。
◆ 社会比较带来的优越感
与他人比较是种生活常态,因为我们需要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价值。
当我们认定某个人比自己愚蠢时,相当于把自己置于比对方更高、更聪明的位置,优越感会油然而生。我们不断通过判定他人的愚蠢来凸显自己的聪明,不断强化自己的这种优越感,为的是满足内心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 对自我的投射
厌蠢,厌恶的是别人的蠢,可别人的蠢是别人的事,跟我们没关系,为何我们却无法容忍呢?
其实,当我们难以忍受别人的愚蠢时,往往代表着在内心深处,我们讨厌的是那个愚蠢的自己。在心理学中,这是一种叫作投射的防御机制。
投射是一个人把自己潜意识里不能接受的、不愿意面对的部分,或不愿意承认的欲望和想法,以及内心的冲突,转移给他人,让他人来承受这些痛苦。而一个人之所以会把那个令人厌恶的愚蠢的自体投射到别人身上,是因为自己曾经不够聪明、不够高效,不被他人允许,比如他的考试成绩比不上别人,学习同样的东西要比别人需要多花一些时间,被骂脑子不好使、是个笨蛋,而他不愿意面对这些,就认为别人才是愚蠢的。
纠正“厌蠢症”有什么好方法?
我们总是嫌弃别人愚蠢,内心的愤怒和不满就会逐渐累积,导致我们不能承载和包容他人的缺点和差异,对他人的容错率越来越低,对他人的评价标准也会越来越单一,最终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
如果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在衡量他人是否愚蠢,就相当于把自己凌驾于所有人之上,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和谐的社会风气,最终反噬到自己身上。
● 探寻内心的厌蠢根源
当你厌恶别人的愚蠢时,请不要让这种情绪蔓延下去,静下心自我反问:我为何容不下别人的愚蠢?我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的行为,并因此感到羞耻和惶恐,而且至今都没能释怀?
厌蠢的过程,往往是把对自我的厌恶和攻击外显了出来,本质上是在回避自我的羞耻、惶恐或痛苦。所以,别人是否愚蠢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去探寻你的内心有哪些障碍还未被清除,有哪些痛苦还未释怀。
● 理解他人的不足和差异
当你觉得一个人愚蠢时,不妨进行换位思考:他愿意愚蠢吗?
一个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是他故意犯蠢吗?站在老年人的角度上去想,你就会发现,他不是故意犯蠢,而是因为他缺乏学习机会,对新鲜事物态度保守,学习速度也慢。
当你能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其行为的原因时,你就会变得更包容和有耐心,就会对他人的不足和差异多些理解,从而减少对他人的嫌弃和厌烦。
你要时刻记得,每个人都有不足,包括你自己。如果你在人前暴露出了自己的缺陷,别人说你蠢,你是不是也不好受?所以,将心比心,自己不愿被贴上“愚蠢”的标签,就不要轻易给别人贴上这样的标签。
● 加强情绪管理
其实很多人在理智上都知道,别人愚蠢是别人的事,跟自己无关,但是在情感上却做不到—— 因为我们都不想被别人的愚蠢影响到自身。尤其是在职场中,团队当中的某个成员犯了错,可能会给自己的工作造成麻烦,让自己承担不良后果,让自己产生负面情绪。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情况很难避免。所以,我们需要加强自己的情绪管理,日常多进行一些情绪调节训练,增强自己对情绪的驾驭能力,当不得不为他人的错误买单时,能快速恢复冷静,少些焦虑和抱怨。如果有可能,在良好的情绪之下,我们还可以对犯错的人进行指导,帮助其改进和减少错误,这也将对我们自己有利。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关注自身的成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我上,就能减少对他人行为的过度关注和过度担忧。自身能力的增长,也会提高我们的自信和自我价值感,我们就不再需要通过贬低别人的方式来凸显和抬高自己。同时,也会增强我们对他人的理解和容忍度,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厌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