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怕有“鬼”
作者: 彭锳新学期的一个早晨,初一班主任陈老师带着两位家长走进了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家长反映,女儿小婷在寒假中途突然开始要求和父母同榻而眠,开学后依旧如此。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同睡有诸多不便,可小婷说自己不敢一个人睡,家长便带孩子前来向心理老师求助。
陈老师反映,小婷最近上晚自习的时候总举手要换座位,询问之下得知,她坐在靠窗的位置,而她对窗外黑暗的环境感到害怕,担心有什么东西会从暗处扑过来。陈老师猜测这两件事可能有关联。
女孩怎么了?
经班主任沟通后,小婷走进了辅导室。
她第一次见我,便说:“老师,我好怕。”话音未落,眼中已泛起泪花。
我为她递上纸巾,轻拍其肩膀。
她啜泣着说:“已经快一个月了,我不敢一个人睡觉,怕有鬼。”
“是一个月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听到我的问题,她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原来,寒假期间,班上几个朋友约着一起体验密室鬼屋。其实小婷有点不敢玩,但为了融入朋友圈,她还是壮着胆子进去了。为了增强挑战性,朋友们选择了真人 NPC(指游戏中不受玩家控制的角色)的版本。
踏入漆黑的密室,小婷就听到了鬼哭一般的声音,随后,她接到第一个任务—— 点燃蜡烛。她颤抖着双手点燃蜡烛,微光闪现时,突然一个鲜血淋漓的道具人头与她对视,她被吓得仓皇而逃。好不容易熬到游戏即将结束,她又接到任务—— 打开柜门。打开的那一刻,一个扮演鬼的NPC朝她扑过来,她被吓晕,醒来时已被朋友们带出密室。为避免被责骂,他们约定不能告诉父母。
“从那以后我就非常怕天黑会有鬼,不敢一个人睡。晚自习的时候我也感到害怕,因为我就坐在窗户边上,窗外一片漆黑。”
我问小婷是否白天也害怕,她感觉白天还好,不会联想到什么恐怖的东西。
小婷问我:“老师,我知道这个世界其实没有鬼,但就是害怕,心中的恐惧感一直存在。我该怎么办啊?”
恐惧感为何难以消散?
● 分不清虚拟与现实
密室鬼屋逃脱是典型的沉浸式娱乐,具有虚拟与现实的交互性,会带来内在情绪与客观世界的冲突。为招揽年轻消费者和增加消费者的新鲜感与体验度,该游戏场景通常存在“黑暗、追逐、电击”等情况,为求逼真,还会融入特效与真人NPC。
青少年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极易被游戏中虚拟恐怖的声音、画面刺激到。如果刺激过度,恐怖记忆难以消散,带着这种恐怖体验生活和学习,他们极可能分不清什么是虚拟,什么是现实。二者的边界一旦模糊起来,他们还容易发挥想象力,觉得现实生活中好像也有让自己恐惧的东西。
● 黑暗恐惧的唤醒与加深
小婷提到,她的恐惧感在夜晚时非常强烈,但白天没事。这是为什么呢?
我告诉小婷,从人类的进化角度看,怕黑是我们的一种原始恐惧。在原始社会,黑暗处往往危机四伏,凶猛的野兽极可能藏身其中,所以,在夜晚保证自己的安全显得十分重要。从祖先身上,我们遗传了这种恐惧。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婴儿如果被放置在黑暗中,就会因为害怕而哭泣。
密室本就是黑暗的环境,当人身处其中时,这种本能的恐惧就会被唤醒。如果我们在黑暗中看不到恐怖的情节、画面,那么对黑暗的恐惧尚能保持在正常的水平,离开黑暗环境,恐惧也会随之降低、消失。而密室鬼屋当中的恐怖事物层出不穷,玩家对黑暗的恐惧会不断加深,即便脱离密室环境,黑暗恐惧一时间也可能难以消散。
● 对“鬼”的视觉残留深刻
听完有关黑暗恐惧的分析,小婷又追问我:“那为什么我对鬼的记忆也这么深刻呢?晚上躺在床上,一闭上眼睛就觉得鬼要出现了。”
我跟她解释了视觉暂留现象—— 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仍会暂时停留在眼前,这种残留的视觉被称为“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所以,即便离开了密室,密室中的“鬼”仍然会在小婷的记忆里维持一段有限的时间。加之小婷受到的关于“鬼”的刺激太强烈,导致视觉残留深刻,形成长时记忆储存。而夜晚和密室的共同特征就是“黑”,天黑就如同密室情境,她就会感觉“鬼”又会扑过来。
对话进行到这里,小婷面色终于舒缓。
如何摆脱恐惧的困扰?
● 转移注意力
小婷在上晚自习时会感到害怕,对于教室外的黑暗环境会有恐怖的联想,那么不妨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室以内,试着将目光放到四周的环境:比如周围的同学,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教室物品摆放、课桌的构造;还可以停留在一件小物件(书本、笔)上,观察其形状、颜色等,一边观察一边慢慢深呼吸,中途还可以用手抚摸,这都有助于快速从恐惧情绪中抽离。
● 寻求社会支持
恐惧来临,向身边人寻求感情支持,有助于情绪的缓解。
和小婷的父母沟通时,我建议,当孩子害怕时,家长要给予拥抱和安慰,不要对孩子生气也不要直接拒绝孩子。眼下,小婷的恐惧感还比较强烈,晚上熄灯后可以在卧室给孩子点一盏小夜灯来营造安全的氛围。在她睡前轻声播放优美的催眠曲,以美妙的音乐伴随孩子进入梦乡。
我还建议小婷,晚上入睡前感到害怕时,可以和好朋友短暂通话5-10分钟,得到对方的鼓励和安慰。我也和陈老师商量,如果小婷在晚自习时实在感到害怕,自己无法调节,可以先到老师的办公室缓一缓情绪,由老师来开导她,鼓励她。
● 勇敢直面恐惧
小婷和我提出,能不能让班主任把自己的座位调开,调到远离窗户的位置,这样晚自习她就不会怕黑了。我告诉她,如果在晚自习时感到害怕,可以先试试前面讲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不管用就和同学换5分钟的座位,然后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但是逃避并不可取,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其实是面对恐惧。
她必须带着这种恐惧感去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让自己逐渐适应恐惧的存在,并最终摆脱它的困扰。
最后,我让小婷将自己在密室中见到的“鬼”画下来,让其变得具象化,感受“鬼”带给自己的冲击和伤害性。我建议她按照画出的样子买一个玩偶,尝试和这个玩偶相处,与它同处一个房间、对视、抚摸,到最后能够完全接纳玩偶的存在。
经过两周的调整,小婷已基本上消除了对“鬼”的恐惧,恢复了正常状态。
课题信息:广东省2023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学家长学校课程开发实施(2023YQJK551)